>> >> >>

中国文化读本百科名词解释十条

发布日期 :2018-05-30 点击数:

中国文化读本百科名词解释十条

1. 文化(Culture)

各色交错的纹理谓之文,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谓之化。

1)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主要是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

3)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2. 宗族(Clan)

宗族就是同一父系,群聚而居,有着共同的土地财产,有共同的宗庙,祭祀着同一祖宗,甚至还有共同的墓地等的一个血缘群体。

3. 仁(Benevolence)

仁是春秋时期的新观念,指一种美好的品德。孔子的仁是包括从德的最高概念到一般的道德规范的范畴,仁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品质,全部美德的总和构成仁。仁是礼的精神支柱;恭、宽、信、敏、惠是实行仁的具体要求;孝悌是为仁之本;忠恕是为仁之道。

4.周易(The Book of Changes)

是我国早期非常重要的一部文化元典。相传为周文王所作。有卦象、卦辞和爻辞三部分组成。卦象有八卦,卦辞是对卦卦象的解说,爻辞是对爻象的解说。(八卦:是八种基本图形,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周易》运用阴阳两种符号经过一系列排列组合,以此预测和解释世界万象和人类社会的复杂变化。

5. 三纲五常(Principle of Feudal Moral Conduct)

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董仲舒是在孟子四德的基础上发展的,四德指:仁义理智。)三纲出自《韩非子》,三纲五常第一次连用则在东汉《白虎通》中。

6. 道(Tao)

老子提出的“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母,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世界万物形成、变化、运动的总规律,是万物之间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7. 玄学(Metaphysics)

魏晋玄学是儒佛道三家思想在中国第一次发生碰撞的产物。玄学因研究阐发《老子》《周易》《庄子》三本书的玄理而得名,此三本书被称为三玄。玄学提倡尚自然,笃名教。即,崇尚道家无为,笃信儒家三纲五常。从“无”与“有”的本体论出发,论证了名教和自然的关系。

8. 理学(Neo-Confucianism)

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把“理”作为世界的最高本体,由周敦颐创立,程颐程颢兄弟发展,朱熹完善。沟通了宇宙与伦理,成为影响千年的正统思想,为封建统治充实了理论基础。

9. 五伦(The Five Cardinal)

由孟子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五伦指古代汉族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教妇从,兄友弟恭,朋亲友信,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10. 天人合一(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其实质是揭示了人类与自然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实现了有机统一。天人合一思想不仅影响制约着政治,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兼具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编辑:罗立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