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航空航天常用语(二)

发布日期 :2022-06-27 点击数:

航空航天常用语(二)

1.交会对接(Rendezvous and Docking)

空间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是实现航天站、航天飞机、太空平台和空间运输系统的空间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道上服务的先决条件。参与交会对接的两个飞行器通常称为目标飞行器和追踪飞行器,目标飞行器如空间站不做轨道机动或做少量机动,追踪飞行器如飞船则执行一系列的轨道机动飞向目标飞行器。

2.空间实验室(Space Laboratory)

空间实验室又称太空实验室,是一种可重复使用和多用途的载人航天科学实验空间站, 用于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实验室的建设过程是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而后再用运载火箭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展工作。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成功发射。

3.航天服(spacesuit)

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可防护空间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在真空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气体,使体积膨胀。如果航天员不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体内外的压差悬殊而发生生命危险。早期的航天服只能供航天员在飞船座舱内使用,后研制出舱外用的航天服。现代新型的舱外用航天服更是有液冷降温结构,可供航天员出舱活动或登月考察。

4.天和核心舱(the Core Module)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核心舱长16.6米,主要用于空间站的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能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还能支持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科学实验。核心舱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三个对接口和停泊口。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停泊口用于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另有一个出舱口供航天员出舱活动。

5.逃逸塔(Escape Tower)

逃逸塔安装在飞船顶端,由塔架、逃逸发动机和分离发动机(均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如果发生紧急情况,逃逸发动机迅速点火,使航天员座舱(返回舱)与固体火箭分离,待脱离危险区后,分离发动机启动,将座舱与塔架分开,以便用其他回收系统使座舱安全着陆。

6.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国际空间站不仅是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而且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为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载荷和资源,支持人在地球轨道长期驻留。该项目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并转入全面使用阶段。目前主要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空间局共同运营。

7.轨道舱(Orbital Module)

轨道舱也称太空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航天员空间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暂时的空间。舱内除了具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以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同时,轨道舱里面还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随着技术发展,轨道舱不再具备独立留轨运行功能,太空任务结束后,返回舱和推进舱脱离轨道舱,返回舱返回,推进舱和轨道舱焚毁。

8.推进舱(Propelling Module)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当太空飞船确认返回任务之后,太空飞船在太空调整姿态使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推进舱会在穿越大气层时烧毁。

9.返回舱(Re-entry Module)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不仅是航天员的“驾驶室”,还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当太空飞船确认返回任务之后,返回舱进入返回轨道,向预定落点返回。当返回舱距离地球约10公里时,伞舱盖打开,并连续完成拉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等动作,进行减速下降。在下降到地面1米左右,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点火,可以减缓下降的速度,使返回舱安全着陆,这样会使宇航员受到的冲击力较小,使宇航员的身体伤害程度最低。

10.中国航天员(Taikonaut)

中国航天员指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的中国宇航员。Taikonaut这一英文说法1998年由马来西亚籍华人科学家提出,该词由中文“太空”的汉语拼音taikong和英文单词astronaut缩合而成,2003年后随着神舟飞船的不断发射成功,该词逐渐为国际认可,并被牛津词典等多家词典收录。作为开拓太空之路的先锋,中国航天员需要具备崇高的献身精神、高深的学识水平、非凡的工作能力、优秀的环境耐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条件。

(编辑:何晓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