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子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校内导师简况表(按姓氏拼音排序)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1 | 陈辉 | 女 | 副教授 |
2 | 陈虹 | 女 | 副教授 |
3 | 池丽萍 | 女 | 教授 |
4 | 邓之君 | 女 | 讲师 |
5 | 董丽 | 女 | 教授 |
6 | 房阳洋 | 女 | 副教授 |
7 | 郭国燕 | 女 | 讲师 |
8 | 胡华 | 女 | 教授 |
9 | 李英源 | 男 | 讲师 |
10 | 林青 | 女 | 副教授 |
11 | 马丽娜 | 女 | 讲师 |
12 | 潘帅 | 女 | 讲师 |
13 | 邱香 | 女 | 副教授 |
14 | 史明洁 | 女 | 副教授 |
15 | 王丹 | 女 | 副教授 |
16 | 王玉 | 女 | 副教授 |
17 | 王中会 | 男 | 教授 |
18 | 魏子童 | 女 | 副教授 |
19 | 姚远 | 女 | 讲师(25年新增) |
20 | 张雯 | 女 | 副教授 |
21 | 赵梅菊 | 女 | 副教授 |
22 | 赵阳 | 男 | 讲师(25年新增) |
23 | 郑灵臆 | 女 | 讲师 |
24 | 周司丽 | 女 | 讲师 |
25 | 邹敏 | 女 | 教授 |
陈辉
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社会心理学博士后,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讲授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研究》等。
研究领域:学前儿童游戏和玩具、幼儿园课程、教育与社会公正、家庭教育
社会兼职: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幼儿园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学前儿童保教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教研成果: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1部和译著1部,参编和合著著作5部。
陈虹
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讲授本科课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教育学》,研究生课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专题》等。
研究领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家庭教育
社会兼职: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幼儿园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早期儿童发展》学术期刊编委
教研成果:主持基于探究的幼儿园区角科学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家庭教育立法与制度建构研究、单身母亲育儿状况需求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著作与教材7部。主持申报获批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前教育专业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家庭教育本科专业等多项重大专业与学科建设项目。论文“幼儿科学教育现状透视与反思”获中国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论文“质量为本,特色发展-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入选北京市高校本科专业建设优秀案例。所著教材《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2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池丽萍
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课程《社会心理学》、《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统计软件运用与大数据分析》等。
研究领域: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家庭心理及家庭教育、社会心理学:
社会兼职: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校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早期家庭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
教研成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等10余个科研项目。近年来,在《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2017年荣获北京市第一届“青年教学名师”荣誉称号;专著《亲子沟通与儿童学业成就》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邓之君
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讲师,主要讲授课程《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等。
研究领域:儿童认知与社会性发展,家庭教育等
社会兼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家庭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研成果:主持看见未来研究项目,担任儿童智库专家,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在《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memory & cognition》《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等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多篇,参与编写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发展心理学》,担任《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材副主编。参与翻译《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理论——学龄儿童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等书籍部分章节。独立翻译《积极心理治疗手册》。所授课程《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课件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房阳洋
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讲授课程《幼儿园游戏》《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亲子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等。
研究领域: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社会兼职: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幼儿园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
教研成果:主持北京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华女子学院校级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13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1部。参编教材获“北京市优质教材奖”。参与翻译出版学术专著《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大全》等。
郭国燕
女,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讲师,主要讲授课程《普通教育学》、《学前儿童观察与分析》《学前教育政策与解读》《教育社会学》等。
研究领域: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叙事研究、园长领导力等。
教研成果:主持2020-2021年度中华女子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支持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博士论文选题项目);参与中国学前教育十三五课题《幼儿教师教育哲学观形成过程的叙事研究》项目、参与常永才老师主持的全国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度课题“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点及学习规律研究”项目、参与曲木铁西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民族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问题研究”项目。参与《幼儿教师教育哲学观的叙事研究》书稿的编写、参与《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一位园长的叙事研究》书稿的编写。并在《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陕西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合作发表或独立发表数篇文章。
胡华
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授,主要讲授课程《家庭教育指导》、《学科入门指导》、《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教研实务》等。
研究领域: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管理等。
社会兼职: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宣传册》编写专家,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项目”专家及教师手册、家长手册编写负责人,北京幼儿园女园长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北京市幼儿园名师培养工作室——胡华名师工作室负责人。
教研成果: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业书籍《给童年留白》《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通向幸福的教育之道》《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来自实践现场的倾听与对话》《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一位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回归传统、自然与本真》(全六册)等书籍。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篇,国内学前教育领域专业期刊文章80余篇。论文《回归儿童生活: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本质》在CSSCI来源期刊《甘肃社会科学》上发表,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导读》教育科学版刊发。其代表作《给童年留白》一书多次印刷,在业内享有一定的影响力。2024年,该书被推介参加了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丛书,被称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创造,影响力大,影响面广,是中国自主品牌课程探索的范本。2025年,参与编写了《教育名家论教育强国建设》一书,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曾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课题中的子课题《儿童创造性人格与幽默感之间关系的研究》获得辽宁省第十一届(2007-2008)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北京市幼儿教师需求层次现状的调查研究》被评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研究课题优秀奖。《园本课程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被评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研究成果二等奖。《对教师教育哲学观培养的一些思考》被评为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立项课题优秀课题。另外还主持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重点课题《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路径的质性研究》和学院重点课题《家园合作视角下共同体建构的实证研究》。
获得“北京市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优秀幼儿园园长”等荣誉称号。2020年11月,被朝阳区教委授予“2019-2020学年度非教委办园良好园长奖”。2023年,担任朝阳区教委“朝阳区教育督导专家”。
李英源
男,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讲师,主要讲授课程《普通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等。
研究领域:文化心理与教育、儿童品德发展与教育、教育人类学等
教研成果:先后主持“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教育学、心理学二级课题、校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校级青年教师科研创新专项课题等。近年来在《外国教育研究》、《教育学术月刊》、《人民画报》等刊物上发表数篇文章,参与编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参与翻译《跨文化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第3版)。先后荣获2021年全国妇联机关“党在我心中”青年党史知识竞赛二等奖、广东省报纸副刊随笔三等奖,获评2020年度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2022年度全国妇联机关青年学习标兵。
林青
女,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讲授课程《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能力评估与辅导》、《特殊教育需要幼儿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
研究领域:儿童语言发展与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社会兼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系实践导师。
教研成果:于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中国特殊教育、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承担多项校级重大重点项目。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出版2项课程标准。
马丽娜
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讲师,主要讲授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一》、《幼儿美术课程设计与活动指导》、《中国工笔画》《艺术史漫游》、《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三》、《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等。
研究领域:幼儿美术活动设计与活动指导研究、公共环境下幼儿美术活动研究、幼儿园版画课程设计与研究
社会兼职: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国潮艺术专业委员执行主任
教研成果:主持校级《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系统化教学研究》项目。近年来,参加现当代美术作品展30余次,10余次入选国家级展览,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公派“海外青年艺术家研学工程”艺术家,作品多次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8篇,国内外重要美术刊物发表作品近20幅,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教材1套本。
潘帅
女,教育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师。
研究领域:儿童家庭教育、儿童读写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社会兼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
研究成果: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在国内多家学术刊物发表文章,撰写有《治家勉学存孝义——颜之推与颜氏家风》等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传统文化教材》五年级(上、下)分册主编。
邱香
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理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天普大学访问学者。主要讲授课程《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史》《论文写作指导》等。
研究领域:空间认知与发展,空间能力及其性别差异、幼儿性别平等教育、学业拖延。
社会兼职: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幼儿园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教研成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课题、中华女子学院重点课题等教科研项目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规划课题、福特基金课题等10余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和译著1部,参编和合著著作5部。获得“北京市优秀指导教师”、“中华女子学院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北京市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最佳教案奖;所授课程《认知心理学》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案”和“优质本科课程”。
史明洁
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讲授课程《幼儿数学活动教育与指导》《儿童英语文学与故事创编》(双语课)《0-3 岁婴幼儿护理与保健》《0-3 岁婴幼儿照护与教育》(研究生)等。
研究领域:学前儿童游戏、幼儿数学、幼儿英语、0-3 保育与教育、幼儿性别平等、幼儿教师培训等领域。
社会兼职:(美中加)语言习得与精确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教研成果:主持和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校级课题 4 项,出版著作 4 部和译著 10 部,各类研究成果 50 余项。
王玉
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讲授课程《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文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等。
研究领域: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早期阅读能力发展与教育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社会兼职: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幼儿园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
教研成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幼儿在图画书阅读中的视觉读写能力研究”、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学前儿童游戏中多模态话语互动与阅读理解关系的研究”等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几篇,出版译作一本,著作一本,幼儿园阅读指导类课程2套。
王中会
男,心理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流动儿童文化适应、社会认同、城市适应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社会兼职:中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督导。
教研成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华女子学院科研项目等8个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1部。
王丹
女,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讲授课程《幼儿音乐教育》,《亲子游戏》等。
研究领域:音乐教育,教师教育,家庭教育
社会兼职:北京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艺术专委会主任
教研成果:主持北京市教委优质课程建设等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高等教育、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教材2部。所授课程《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获评北京市优质课程。
魏子童
女,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育学哲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副教授。主要讲授本科《普通教育学》《幼儿园课程》等课程及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
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建构主义、质性研究方法、中国文化研究等。
社会兼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员,《学前教育研究》等期刊及世界教育研究协会等会议审稿专家。
教研成果:主持并参与多项教师教育相关科研及教改项目。近年来,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英文论文近20篇,出版英文学术专著《建构主义与中国文化中的教师》。
姚远
女,毕业于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讲师,主要讲授课程:《学前教育美术基础》《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园环境布置与玩教具制作》《中国花鸟画赏析与实践》等。
研究领域:幼儿美育、美术教育、中国画理论与实践。
教研成果:在《艺术百家》、《美术观察》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徽宗朝“画学”的教育制度及其文化价值》、《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诗意”的美学精神追求及其意境表现——以<枇杷山鸟>图像为例》、《两宋花鸟画的发展语境分析》、《北宋画院考核机制研究》等。主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视域下——高校美育结合民族传统绘画教学的价值与策略研究》等课题。获“中华女子学院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张雯
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讲授课程《心理咨询理论&实务基础》、《团体心理辅导》、《箱庭疗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研究领域:儿童·女性·家庭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拒学,家庭教育,人际亲密与社会连结
社会兼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校外导师,实习督导师。
教研成果: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学校课题10余项,在《Arts in Psychotherapy》、《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与行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本,参与合作著作2部。
赵梅菊
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讲师,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师BCBA-D,主要讲授课程《学前融合教育理论与实务》、《特殊教育需要幼儿行为分析与管理》、《专业论文写作》等。
研究领域:学前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幼儿园融合教育质量、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特殊幼儿支持与发展)
社会兼职: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顾问,深圳市南山区学前融合教育专家智库成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匿名评审专家
教研成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校级重大课题、校级重点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在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Journal of Behavior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香港特殊教育论坛、教育学报、比较教育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近30篇,著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抗逆力研究》、编有《学前融合教育》、《融合教育实践指南》、《自闭症儿童家长指导手册》等书籍多部。所授课程《学前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课件,多次荣获北京市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赵阳
男,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讲师,主要讲授课程《家庭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导论》等。
研究领域:家庭教育、教育经济、基础教育政策
教研成果: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10余项,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报》《全球教育展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基础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和合著著作3部。
郑灵臆
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讲师,主要讲授课程《学前比较教育学》《家庭教育学》。
研究领域:比较教育、教师教育、家庭教育
教研成果:出版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
周司丽
女,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讲授课程《心理咨询过程与技术》、《家庭心理学》、《沟通分析》、《生涯咨询与辅导》等。
研究领域:家庭关系与生涯发展、沟通分析、宠物与心理健康。
社会兼职:中国沟通分析协会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教研成果: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篇,出版学术译著7部,副主编中小学生涯教材 2 部。
邹敏
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授,讲授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园课程》等。
研究领域: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课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家庭教育等。
教研成果:曾获中华女子学院第二届学术带头人。出版专著《幼儿园语言教育理论与实践》,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游戏与指导》等,与他人合著《幼儿园亲子游戏指导手册》等16部,在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独立和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60篇。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教改项目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的《幼儿园游戏与指导》2020年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奖。“高校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索”和“基于游戏支持与引导能力提升的《学前儿童游戏》教学改革与实施”2个教改项目获中华女子学院第五届(2021年度)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