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社会工作学院MSW教育中心举办了2025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专业教育交流会。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郝彩虹、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刘梦阳、妇女发展学院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杜声红、社会工作学院MSW教育中心秘书王扬等与新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由郝彩虹副院长主持,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系统的专业介绍,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我校社会工作硕士点的发展历史、培养定位、建设路径、培养方向、导师队伍以及培养方案等,为学生的学业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专业发展历程介绍环节,郝彩虹以时间轴为主线,带领新生回顾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成长与突破。她指出,自1993年率先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以来,学院历经三十余年探索与积淀,于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开始开展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培养,2021年正式获批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024年又实现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重要突破。这一不断进取的历程,展示了学校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深厚底蕴,激发了新生们对专业价值的认同与使命感。

在导师团队建设方面,郝彩虹重点介绍了学院独具特色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目前,校内导师团队共有4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75%,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支撑的梯度化师资结构。校外导师团队则由来自妇联系统、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36位实务专家组成,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学院积极推进跨学科协作,与妇女发展学院、管理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联合,打造了“妇女服务”“妇女发展”“女性领导力与社会发展”“女性与传播”四大特色方向,形成多学科融合的育人格局。
之后,郝彩虹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要求、毕业和学位授予标准等方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她强调,我校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培养坚持“问题导向+实务创新”的原则,鼓励同学们紧密结合社会工作实践开展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她以“入学适应—能力提升—成果产出”为主线,系统梳理了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明确各阶段的重点任务与质量要求。尤其在学位论文环节,她提醒新生要高度重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查重、匿名评阅、正式答辩等质量关卡,确保论文质量。

通过此次专业教育,新生们对我校社会工作硕士点的发展历程、导师团队、培养特色、培养方案及就业去向等有了更加系统而深刻的认识。这不仅为研究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方向指引,也为未来学术探索与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2025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们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在社会工作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