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课程实践|2024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危机干预》课程参访北京市青年宫

发布时间:2025-05-07 发布者:社会工作学院 浏览量:

为深化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2025年4月27日下午,《危机干预》课程任课教师张斐带领中华女子学院2024级社会工作硕士生前往北京市青年宫开展现场教学。此次教学活动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与危机干预实务,通过实地参访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平台、体验心理科技设备、参与典型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索“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社会服务能力。

北京市青年宫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甄浩热情接待了同学们。在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系统介绍了平台“7×24小时心理热线”“线上法律咨询”“危机干预绿色通道”等核心服务,并围绕校园欺凌、抑郁倾向、家庭矛盾等典型危机场景,结合真实案例解析标准化干预流程。通过详实直观的实务分享,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危机识别、风险评估及资源整合的理论框架,深刻体会到多部门联动与社会支持网络在危机干预中的关键作用。

在心理科技体验区,师生通过VR情绪疏导系统、体感互动游戏、压力测试仪、智能击打宣泄仪、心理健康自助仪等前沿设备,沉浸式感受科技与心理服务的深度融合。逻辑推理与团队协作类设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技巧,更直观呈现了“寓教于乐”在心理调适中的应用价值。张斐老师指出:“科技手段为危机干预提供了新的工具维度,如AI情绪监测、VR模拟训练等创新模式,将推动跨学科教学与实践的深度拓展。”

活动特别设置案例研讨环节,甄浩主任围绕“职场压力导致的自杀倾向干预”“学业压力引发的青少年抑郁应对”等真实案例展开深度剖析。通过模拟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学生逐步厘清“求助机制—风险评估—资源链接”的实务逻辑,并就“预防性干预策略”“家校社协同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互动研讨。

最后,在青年宫工作人员带领下,同学们一起参与了一场沟通游戏,通过对每个人自己手中卡片的描述,将所有卡片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和紧密推敲,游戏获得全面成功,并在游戏中学习体会到沟通的要点、认识到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危机干预课程中的“危机识别”“沟通技巧”“资源整合”等内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与模拟游戏,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经验。

未来,课程将进一步引入多元化的实践场景与案例资源,助力学生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的实务人才。本次参访活动有效搭建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为《危机干预》课程注入了鲜活案例与创新方法,助力提升同学们的危机干预专业素养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彰显了中华女子学院“以实践驱动教学改革”的育人理念,为培养新时代社会工作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