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们每个人从童年开始,就被浸润着世代流传下来的中国感知。岁时节令,不慌不忙的出现在时间的刻度上,任时空流转、人事更迭,它都遵守着约定。从春节的祈愿,到清明的祭祖,再到端午的辟邪除灾、中秋的花好月圆,每个节日里都寄托着我们的心思与愿望。
本期【好书推荐】甄选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气的图书,和各位读者一起细读光阴里的记忆。
展示地点:图书馆六层电梯对面。
网上书目:图书馆主页——读者服务——阅读推荐——好书推荐
http://www.cwu.edu.cn/tsg/dzfw/ydtj/hstj/index.htm
1.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

作者:张海英
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索书号:K892.1/9
简介: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中影响较大的21个节日。每个节日的介绍内容包括悠久的历史、相关的优美传说、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绚丽夺目的节日服饰、特色鲜明的节日饮食和饶有趣味的风土人情。
2.《岁时节日里的中国》

作者:常建华
出版社:中华书局
索书号:K892.1/8
简介:本书在比较系统地占有资料,特别是地方志资料的基础上,力图更准确、细致、系统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汉族岁时节日的基本面貌,并提出一些新说。
3.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作者:丹增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索书号:K892.1/6
简介:本书介绍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具体介绍了节日的产生、形成,真正的文化内涵,民族服饰等。
4.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作者:奥利芙, ,纪尧姆 著 何治泓 绘 张磊 译
出版社:阳光出版社
索书号:K892.1/34
简介:本书包含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节日相关的故事, 都取材于中华传统民俗故事。配合精美的图文, 可以帮助小朋友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5. 《节庆》

作者:萧放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索书号:K892.1/33
简介:本书以中国节庆为考察对象, 介绍节庆精神与物质构成的文化内涵, 以及体现着中华文化精英累积起来的生存智慧和生活艺术。通过蕴藏中华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 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 奉献给异域受众, 增进国际传播,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6.《国民过节手册》

作者:杨志刚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K892.1/31
简介:本书是有关中国传统民间节日和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手册。内容涵盖全年的民间传统节日和农历节气, 介绍其源流、传说、风俗与礼俗, 揭示岁时节令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书中辅以100多幅手绘的中国传统绘画淡彩图,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节庆场景。
7. 《节日与习俗》

作者:庞丹丹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K892.1/27
简介:作者用大量的史识和细腻的笔触带你走进四时的节日, 走进古人的生活空间和精神世界。主要内容包括: 年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别样节俗。
8. 《节日文化纵横》

作者:罗杨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索书号:K892.1/26
简介:本书分为: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 传统节目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 ; 传统节日的田野考察与理论思考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节俗传承与国家的文化定位问题等。
9.《节趣》

作者:盖国梁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索书号:K892.1/25
简介:本书记叙了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中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民族的历史风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10.《中国传统节日及传说(中英文对照)》

作者:靳海林、白雪飞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索书号:K892.1/13
简介: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中影响较大的45个节日。每个节日的介绍内容包括悠久的历史、相关的优美传说、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绚丽夺目的节日服饰、鲜明的节日饮食和饶有趣味的风土人情。
11.《我们的节日》

作者:亓克君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索书号:K892.1/11
简介:本书是CCTV科教频道大型专题片“我们的节日”文字版,收录了这档节目中名家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的一些传说、习俗,图文相映成趣,集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于一体,是读者了解传统中国节日的一个窗口。
12. 《细说中国节》

作者:乔继堂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索书号:K892.1/10
简介:本书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与节日文化,内容包括:一年之计在于春、昼永说夏日、秋来风景异、飞雪话隆冬的四季传统节日。
13. 《节气 :中国人的光阴书》

作者:任崇喜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K892.18/7
简介:本书囊括了中国民间极为盛行的二十四节气。作者从民俗和文化的视角出发, 以散文特有的质感与语感, 真实展现了中原民俗文化中浓郁的乡土情结和天人合一的风情画面。
14. 《微读节气》

作者:朱伟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索书号:K892.18/6
简介: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先生近两年来、在微博中随节气变化而发表的生活随笔。随笔谈天说地,既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新解读,又是在现代生活中返朴归真的新经历。
15. 《节日礼仪》

作者:舒静庐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索书号:K891.26/41
简介:本书分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礼仪、重大节日的礼仪、及附录世界主要国际日等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春节的礼仪 ; 元宵节的礼仪 ; 清明节的礼仪 ; 端午节的礼仪 ; 七夕节的礼仪等。
16.《服饰与节俗》

作者:华梅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索书号:K891.23/12
简介:服饰,是节日活动中的主体道具,“节日盛装”是节日中必不可少的风景线。在热烈的歌舞之中,透过姑娘小伙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服饰之形式美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
17. 《中国书写 : 二十四节气》

作者:庞培, 赵荔红主编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67/2942
简介:本书精心挑选了中国文坛24位优秀散文家,以一个人书写一个节气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书写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的自然物候、历史文化、故乡亲情、生命体验。
18.《慢享 :古典诗词的节日滋味》

作者:琹涵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索书号:I207.227.2/16
简介:作者依着春、夏、秋、冬,温润恬美地描述自己和周遭友人的故事,细细阅读彷如尝到了一点人生如诗的滋味,带你认识诗词中源自生活的节庆之美,伴你度过一年四季每个传统节日!
19.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作者:于丹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索书号:H12/162:1
简介:本书从文字学角度, 讲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与节气。从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到古诗谚语、天文气候、应有尽有, 字里行间传递着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
20. 《24节气养生法》

作者:迷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R212/32
简介:本书用最通俗的语言教您最有效的养生秘诀,每个节气都给出了经络、瑜伽、食疗三种不同的养生方法,共有24种祖传食疗秘方、20种经络疏通大法、28招随时随地都能练的瑜伽改良小功法,如能对应节气使用,保养脏腑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