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漫过石桥,铅字里跃动热浪。墨香漫卷暑意,我们的《新书展阅》第十三期来啦!图书馆会定期在展阅专架陈列新到图书,方便大家查找。请多关注图书馆公众号的《新书展阅》栏目,想要发现更多宝藏书籍,欢迎大家前往图书馆新书展阅专架,开启知识新旅程!
新书展阅专架位置:图书馆一层大厅
新书展阅(十三)
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发展史:1921-2012——张波
2.中央党校专家深层次解读迈入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张占斌 ... [等]
3.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张璐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研究——扈春香
5.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
6.名臣家风——本书编写组编
7.教育共同体:家庭、学校、社区共育实践指南——(美) 黛比·扎卡里安,米歇尔·希尔维斯通
8.我国城市互助养老实践的案例研究——梁誉,史秀莲
9.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发展现状调查——汤红娟
10.失范与规范:幼儿教师教育权力规制机制研究:基于虐童事件的反思——刘澍
11.当校长遇见德鲁克:用目标管理引领学校发展——(美) 杜绍基, 彭信之, 赵莉
12.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术史——邵明,康健,欧元捷
13.教师助手:巧用AI高效教学——汪兵, 雷春, 秋叶
14.最美中轴线:中轴线申遗的百姓文本——左堃, 李林栋
15.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任疆
16.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叶嘉莹
17.读书与生活——季羡林,汪曾祺等
18.自言自语——史铁生
19.在细雨中呼喊——余华
20.拥抱你的焦虑情绪——(美) 约翰·P.福赛思,格奥尔格·H.艾弗特
1.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发展史:1921-2012
著者:张波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D909.27/2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党的十八大期间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发展历史,探析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起点,尝试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为时代主题梳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演进历程,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实践成就和理论成果,提炼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程演进特征,是一部系统性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发展史的著作。
2. 中央党校专家深层次解读迈入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
著者:张占斌 ... [等]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索书号:F49/192
内容简介: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本书着眼于全球竞争的新高地,紧密追踪数字产业和技术前沿,深度分析中国数字经济的优势和机遇,从现实的难题出发,聚焦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等重要方面,梳理打通传统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机制,为制定决策和党员学习提供了全面参考。
3.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著者:张璐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F123.16/74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府与市场的理论为指导,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在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从三个重要维度聚焦政府与市场关系,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阐明了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中国特色;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经济制度在推动政府与市场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所彰显出的制度优势。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研究
著者:扈春香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索书号:A84/14
内容简介:
本书贯彻“应用型”发展定位和“生本”教育理念,从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使“概论”课程与学生专业特点有机融合,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锻炼,增强“概论”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破解科研与教学“两张皮”困境,促进学科建设与课程教学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同时贯彻“城市型”发展定位和“校本化”课程理念,把北京红色文化、北京联合大学校情校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北京实践的辉煌成就融入“概论”课程教育教学之中,力争打造本地化、本校化、实践化的具有北京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式。
5. 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
著者: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索书号:D262.3/49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为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党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程中,干部教育培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6. 名臣家风
著者:本书编写组编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索书号:B823.1/269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把修身齐家作为从政起点。“齐家”这一环节,是联系“修身”与“治国”的纽带,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本书汇集了司马迁、杨震、诸葛亮、谢安、魏徵、颜真卿、杜佑、范仲淹、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岳飞、文天祥、于谦、杨廷和、王守仁、张英、林则徐、曾国藩等二十位古代名臣的齐家故事和庭训言论,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承载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智慧美德,是当今社会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7. 教育共同体:家庭、学校、社区共育实践指南
著者:(美) 黛比·扎卡里安,米歇尔·希尔维斯通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G459/12
内容简介:
《教育共同体:家庭、学校、社区共育实践指南》揭示了课堂、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校改进目标的实现产生强烈影响的,这是急需加以考察并做出解释的问题,本书旨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建立相互联系的课堂共同体的努力来提供的方法,以构建学习与参与的支持联盟。它要求教师:(1)与学生建立牢固的关系;(2)有目的地支持学生与同伴建立牢固的关系;
(3)巩固与家庭牢固的互惠关系;(4)与学校及整个社区建立关系;
(5)准许和创建有目的性的空间供每个人加深与其他人的关系,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8. 我国城市互助养老实践的案例
著者:梁誉,史秀莲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D669.6/390
内容简介:
近年来,互助养老模式正在各地逐渐兴起,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链接各类社会资源、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新的理念与路径。本书聚焦于城市地区的互助养老,结合宏观制度与微观实践双重视角,对城市互助养老的主流模式进行了案例研究。从城市互助养老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研究动态出发,详细梳理了我国从古至今互助养老的发展脉络,分析现阶段已形成的志愿互助、时间银行、积分互助三种城市互助养老的主要模式,并分别以南京市、无锡市梁溪区、青岛市、西安市等地的实践与创新为案例,重点围绕制度变迁、运行方式、主要特点、建设成效、发展困难、优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剖析,为城市互助养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参考。
9.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发展现状调查
著者:汤红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G649.2/147
内容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无疑,建设新型智库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是高校教学、科研之外的第三极,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器、润滑剂、主力军,也是促进高校发展的旋转门和平台。本书通过对国内多个高校智库实地考察和研究,依据智库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等几个方面搜集不同地区高校智库的相关数据(2013-2017年),较为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发展现状。
10. 失范与规范:幼儿教师教育权力规制机制研究:基于虐童事件的反思
著者:刘澍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索书号:G615/128
内容简介:
2012年浙江台州温岭蓝孔雀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以来,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其中教育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幼儿教师社会地位过低,收入微薄,工作量偏大,导致其陷入职业倦怠的漩涡是部分幼儿教师实施虐童行为的主体性原因。法学界对幼儿教师虐童事件也表现出了强烈的研究兴趣,主流观点是在刑事立法中增设相应的罪名,如虐童罪;或者扩大虐待罪的主体范围。然而,立法机关依然沿着传统行政管理思维对学前教育予以法律规制。显然,这一思维模式在当前社会大政府小的状况下难以为继。
11. 当校长遇见德鲁克:用目标管理引领学校发展
著者:(美) 杜绍基, 彭信之, 赵莉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G47/51
内容简介:
《当校长遇见德鲁克》一书聚焦如何重塑领导者角色及建立自下而上的学校目标管理体系,全书分为五篇,不只解析理念、战略、目标、行动的思考逻辑和概念要点,更以学校应用的真实场景为案例,提供详细的实践路径和行动清单,让教育管理者不仅知道为什么、是什么,更知该如何去做,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12.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术史
著者:邵明,康健,欧元捷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D925.102/4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对我国晚清变法至21世纪初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学术成果和基本发展状况作出简要梳理,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1)民事诉讼总论,包含民事诉讼正当程序原理和基本理论等(第一~四章);(2)民事诉讼总则,包含诉讼主体、诉讼证明等(第五、六章);(3)民事诉讼程序法理,包含争讼、非讼和执行三大程序法理(第七~九章)。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术史的写作可以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榜样:一者讨论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学术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关系,揭示民事诉讼理论学术发展的原因;二者梳理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成就、治学经验和研究方法及师承渊源后学。
13. 教师助手:巧用AI高效教学
著者:汪兵, 雷春, 秋叶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G434/126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AI技术如何为教育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本书中不仅展示了AI技术如何能够代替教师进行板书、生成精美课件,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还阐述了AI如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辅导。此外,该书还介绍了如何利用AI进行备课、授课、测评及办公,以解放教师时间,提升教学效果,并展望了“AI 教育”背景下更加公平、高效、个性化的教育未来,同时也关注了AI在教育中的应用所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本书适合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爱好者等阅读,共同探索AI与教育的无限可能。
14. 最美中轴线:中轴线申遗的百姓文本
著者:左堃, 李林栋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索书号:I267/459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文坛大家高洪波、刘心武、尧山壁、刘益善、野莽等多位当代名家的六十余篇佳作。在他们的笔下,跳动出一个个真实而又生动的故事。作者们以“好看中轴线”为主题,描写了中轴线的景色、中轴线的情愫、中轴线的故事,展现了中轴线的历史变化,可称为“中轴线申遗的百姓文本”。 内容积极向上,文风优雅,内涵广博,情感深沉动人,歌颂了新时代下的中轴线,既体现出名家的学识修养、气度担当,也流露着他们自信而从容的人生智慧。
15.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
著者:任疆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K87/79
内容简介: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书中,是一部写给大众读者的以文物中的动物视角讲述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书。一,以每一种动物主题来安排章节,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物中动物意象背后的故事。这些文物跨越了神巫时代和礼制社会,历经了太平盛世与乱世更迭,见证了中西方世界的交流与融合;透过每一件文物上的动物意象,我们得以窥探不同时代古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这本书所呈现的500余件文物,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在这些文物中,有一些或许是你第一次次看到,还有一些虽然名声在外,但却隐藏着你从未留意的精彩细节。透过这些文物上的动物细节,你会发现历史是那样的有趣,也会感受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现实与浪漫,从中领略中华文明独特的创造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16. 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
著者:叶嘉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I207.23/229
内容简介:
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精)》作者叶嘉莹女士将为您细细评赏,虽小词,大雅存焉。
17. 读书与生活
著者:季羡林,汪曾祺等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I267/706
内容简介:
三餐有味,四时有景。生活中有太多值得反复品味的欢喜和快乐。《读书与生活》是一本令人神清气闲的散文集,收录季羡林、汪曾祺、贾平凹、李娟等53位现当代文学名家的58篇散文佳作,倾心分享读书与生活的乐趣,带你走进闲适自在的精神境地。与汪曾祺一起回味故乡的美食,再苦的日子,也可以如此香甜;同季羡林一道推窗听雨,在车水马龙中感受一份恬静的诗意;和贾平凹一同手捧鲜活可爱的清茶,一杯入喉,如登春山……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西沉有朝阳。与其步履匆忙,不如慢下来,读书,散步,喝茶;听雨,远行,赏花,过有松弛感的生活。
18. 自言自语
著者:史铁生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索书号:I267/3558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史铁生关于成功、失败、孤独、恐惧、生命、死亡、爱情、身心、自省、诚实等生命沉思散文多篇,包括《我与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我的梦想》《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爱情问题》《身与心》《诚实与善思》《给小水的三封信》等,感受作家心灵的宁静和生命的智慧。
19. 在细雨中呼喊
著者:余华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5/2220=2
内容简介:
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欢乐和苦痛。无赖的父亲、沉默的母亲、平庸的哥哥、对往事沾沾自喜的祖父……每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都卖力于自己的人生表演。而“我”则在这一出出家庭闹剧中孤独地成长,像小动物一样观察世界,试探同类,艰难地理解家庭、爱和生命的含义。
20. 拥抱你的焦虑情绪
著者:(美) 约翰·P.福赛思,格奥尔格·H.艾弗特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B842.6/590
内容简介:
多年来,你可能一直试图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来管理或减少焦虑,但焦虑从来不会接近消失,它很可能一直存在于你我身边,所以你可以一边体验焦虑和恐惧,一边与它们和谐共处。本书将告诉你怎么做。在某种程度上,与焦虑做斗争或努力控制它才是真正的问题。本书的两位作者均为焦虑治疗专家,他们指出: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试图控制与焦虑有关的想法、感受上,没有像电灯开关那样能立刻“关闭”焦虑想法和感受的按钮。本书会为你提供一条摆脱焦虑和恐惧的困扰,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新思路。1.学会接纳你的负面情绪。接纳可以帮助你在焦虑、恐惧、忧虑、恐慌时做出不同的反应。当你学会顺其自然时,你就不需要消除或改变这些念头和感受了,焦虑之苦也将随之而逝。2.选择你生活的方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真正值得你关心的事情。3.为实现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而采取行动,改变你能改变的。通过专注于你的价值,设定目标,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