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 | 杨绛作品专题推荐 |
序号 | 书名 | 著者 | 出版社 | 索书号 | 简介 |
1 | 如沐清风: 与名家面对面 | 李景端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I267/1118 | 本书是资深出版人李景端的第三本散文集,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近眸名家、怀念名家、名家故事、名家书信、名家说我和心仪外国名家。全书涉及名家众多,内容丰富,文字纯朴,言之有物,既展现了名家的为人处世,又介绍名家的逸闻趣事。书中有“拒绝张扬 低调为人——近访杨绛”“杨绛与《堂吉诃德》”等章节内容。 |
2 | 钱钟书与杨绛 | 孔庆茂 | 凤凰出版社 | K825.6/190-5 | 钱钟书与杨绛夫妇都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他们做到了“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做到了珠联璧合,相濡以沫,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在平凡中品尝幸福。《钱钟书与杨绛》再现了这对文坛伉俪几十年生活、爱情与创作的全貌,向我们完美诠释了二老的前尘往事。 |
3 | 杨绛 : “九蒸九焙” 的传奇 | 杨国良, 刘秀秀 | 新星出版社 | K825.6/190-6 | 此书呈现了杨绛先生一百年的人生轨迹,开掘其高贵雅洁的人格内涵。伴随命运多舛的中华民族的20世纪,杨绛秉持读书人的本分,超越苦难,潜心一志,树立了一种不蹈虚、持久坚定的人生姿态。作者用丰富翔实的细节,刻画了杨绛形象的各个方面。她以历经“九蒸九焙”而臻美玉之质的人生,谱写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段传奇。 |
4 | 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 杨绛传 | 夏墨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K825.6/190-7 | 这本书的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此外,杨绛先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 |
5 | 走到人生边上: 自问自答 | 杨绛 | 商务印书馆 | I267.1/389 | 本书包括“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万物之灵”等内容。 |
6 | 一本书和 一个世界: 翻译家笔谈 世界文学名著“ 到中国” | 杨绛 | 昆仑出版社 | I046/6 | 本书集中展现了文学翻译家结合自己翻译的一本外国文学名著,谈翻译过程中的感悟、出版过程中的坎坷,或再版后的补正以及独到见解。读者能够在翻译家睿智和深刻的思想背后,看到翻译家语言文字转换的才能和卓越的风格。 |
7 | 最忆当年 初遇时 : 钱钟书和 杨绛的百年 围城 | 朱云乔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K825.6/56-5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为君生情逢对手待相识;盛放流年沿着命运的掌纹行走;幸福相守青春激荡醉时光;人生起伏浮生若梦世事微凉等。 |
8 | 钱钟书 杨绛 研究资料 | 田蕙兰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K825.6/190-4 | 钱钟书、杨绛夫妇,都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本书分钱钟书部分和杨绛部分,从生平与著述、评论资料选、评介资料目录索引三个方面,全面收集了关于钱钟书、杨绛夫妇的研究资料。 |
9 | 斐多: 柏拉图 对话录之一 | 柏拉图著, 杨绛译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B502.231/5 | 本书是苏格拉底服刑那天,在雅典监狱里和一伙朋友的谈话;谈的是生与死的同题,主要谈灵魂。 |
10 | 名士自白: 我在文革中 | 邓瑞全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251/180 | 本书包括老舍、沈从文、杨绛等十八位作家回忆文革时期的自白。 |
11 | 中国女作家 名篇选读 | 荒林, 鄢冬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211/42 | 本书共收录中国22名女作家的34篇作品。杨绛的《隐身衣》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散文,通过这篇文章杨绛提出了她的“隐身哲学”。杨绛说世俗间的“隐身衣”其实是“卑微”,然而“卑微”却让人不舒服,于是世间人便拼命挣脱,企图“不卑微”,但也有人甘于“曳尾涂中”,杨绛倾向于后一种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甘于“卑微”,在“卑微”中享受人生快乐,这也就是她的“隐身衣”世界观。 |
12 | 性别与战争 : 上海1932~1945 ,1932-1945 | 陈雁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442.851/9 | 本书从性别角度重新思考民族战争,为探索战争与解放所包含的复杂历史脉络与多样的社会面相,重新审视这场中日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尤其是对中国女性的影响,提供新的可能。我们常见的战争叙事,往往是国家的、民族的,看到战火硝烟,国事纵横,却往往看不到个人在战争中的悲欢离合。本书其中一章就试图以杨荫榆与杨绛这对姑侄的抗战经历,来看知识分子家庭性别与战争的故事。 |
13 | 张星名人访谈录 : 爱是女人一生的梦 , 女人篇 | 张星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K828.5/124:2 | 本书是以人物专访为特色的 纪实文学作品,全书以文字为第一媒介,每一篇访谈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与情感,全书收录了叶嘉莹、孙穗芳、王小慧、张丽丽等人物的访谈记录。书中有“有多少温馨可以回忆——杨绛”的内容。 |
14 | 禁锢的火焰色 | 巴金 黄裳 张承志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I267/1326 | 《收获》50年精选系列。本书收录的散文包括:几件纪念品;一只美丽的酒瓶;朝鲜日记;怀念鲁迅先生;东单日记;批斗场上小景等。书中有“丙午丁未纪事——杨绛”一文。 |
15 | 从丙午到“流亡” | 杨绛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K825.4/74 | 杨绛作品不多,但从容冲淡、含蓄隽永的风格贯穿始终,学者的幽默、修养和风骨更是跃然纸上。 本书分三部分:《丙午丁未年记纪事》、《干校六记》和《从“掺沙子”到“流亡”》,所记的都是“文革”期间,她和钱钟书二人所经历的人和事。 |
16 | 钱钟书杨绛散文 | 钱钟书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267/588 | 钱钟书先生的散文既有学术著作中论述的旁征博引和认识的博大精深,又有语言的风趣幽默和文笔的精炼简洁。而杨绛先生则写家人写丈夫写故人,写世态炎凉,观察细致、叙述平实、文笔不加修饰,自然流畅。夫妇俩不同的文风,无疑增加了阅读上的快感。这也是国内首次将两人的作品合集出版。 |
17 | 世界美文观止 | 张守仁 | 作家出版社 | I16/180 | 该书的编者从全世界上百个国家的万余篇作品中,精选了41个国家的160篇佳作。其中有杨绛的介绍及《老王》一文。 |
18 | 听杨绛谈往事 | 吴学昭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K825.6/190-3 | 本书实际上相当于一本杨绛先生的自述。书中记录了自杨先生出生至九十八岁的经历,在大量杨先生口述的一手资料基础上,加入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搜集的材料,史料翔实且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叙述清晰生动,与杨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近似。书稿完成后,杨先生题签并作序。“序”中明确说明:经传主本人认定的传记只此一本。书中并插有珍贵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