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任务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主题确定为:“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春篇章”。同学们要深入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社会调查中发现问题与不足,运用所学提出建设性意见。社会实践主要形式是利用暑期让学生密切结合所学课程内容,确定活动主题,结合社会实际,积极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在实践过程中体现“求实效、树品牌”的原则。
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旨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情、民情、国情,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真正让学生在“起作用”中“受教育”,在“做贡献”中“长才干”,这本身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又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好途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自力更生、服务社会、履行责任的精神。
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前,指导教师将按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给学生布置任务,社会实践结束后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考核,并对总体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由各指导教师对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教学的全体学生进行培训,讲解社会实践的调研方法、程序、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学生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明确实践主题,或围绕活动主题自拟题目。(主题指南参考附录1)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共同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提交形式多样的调查成果、团队总结、个人感受等材料,参与社会实践的展示及表彰活动。
三、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安排在夏季学期进行。社会实践一律采用团队形式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团队。团队人数一般在6—8人,原则上不得少于或超过规定人数。
调研课题可在各小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拟定题目。课题确定后若再有修改,需征得指导老师的同意。(参考选题见附录1)
调查结束时必须以团队的名义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将纸质版、电子版调研报告各交一份给各自的指导教师。
附录1 参考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