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华女子学院教务部成功举办第二届“尚美华韵”美育文化节。本届美育文化节以“四周四主题”为主线,通过摄影、舞蹈、茶艺、阅读等多元活动,覆盖本部与北校区学生,累计参与500余人次。本次活动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实践,将人文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使女院学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领悟美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审美鉴赏力、文化创造力与人文情怀,在美育熏陶中培育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具体活动详情如下:
一、感悟色彩·探索万物
4月1日,开展了“生活之美·万物之美”摄影展和“笔墨传情·心语相随——学姐明信片”两项主题活动。摄影展共收到投稿作品150幅,最终80幅优秀作品在食堂门前展出,题材涵盖校园四季风景、师生温情瞬间以及城市发展纪实影像,同学们通过镜头讲述故事,用光影传递对生活的热爱;明信片活动通过跨年级传递的手写祝福卡片,以学习经验分享和生活感悟交流构建起温暖的跨年级对话,让手写文字的仪式感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光彩。两项活动分别以影像艺术和文字温情为载体,共同营造出校园内艺术表达与人文关怀交织的春日氛围,参与者纷纷表示这种实体化的情感交流方式比线上互动更具感染力。



二、寄情于乐·舞动青春
4月8日,舞蹈快闪活动在食堂门前广场精彩上演,活动集结了各学院舞蹈爱好者,以充满活力的即兴表演形式,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吸引数百名师生驻足围观,掌声与欢呼声不断。本次舞蹈快闪不仅为有艺术特长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通过团队协作展现了女院学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赓续文脉·传承创新
4月15日,茶艺品鉴活动在主楼251中华文化情景教室举办,特邀博雅课《茶道与女性生活》任课教师孙晓梅教授作为主讲人,带领20名同学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文化课堂。孙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茶具的名称与摆放方式、茶叶的种类及其冲泡步骤,展现了传统茶艺中蕴藏的生活美学与文化精髓。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生活之美的追求,更深刻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她们表示:“从一杯茶中体会到‘静水流深’的东方美学,这是课本难以传达的独特感悟。”



四、读而不辍·未来可期
4月22日,教务部组织20余名师生代表赴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读而不辍,未来可期”主题参访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中国最高学府的知识殿堂,让女院学子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感受阅读的力量,体悟知识传承的深远意义。本次参访活动是我校美育工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美育内涵建设,通过拓展优质美育资源平台,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人文之美、在文化浸润中培育心灵之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底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女性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感悟摘录】
参加这次明信片寄语活动让我收获颇丰。透过镜头捕捉校园的四季光影,同学们的青春倩影,再配上真挚的文字,仿佛将瞬间的美好定格成永恒。每一张明信片都承载着同窗情谊与青春记忆,传递温暖的同时,也让我更懂得发现平凡中的诗意。这场活动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心灵的对话,让我深刻体会到美育润物无声的力量。
——202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孟令琦
学姐的寄语让我们深受触动。当笔尖轻触明信片的瞬间,我们突然理解了这场活动的深意——那些在图书馆通宵时窗外的晨光,操场边被风卷起的银杏,还有室友突然递来的温奶茶,这些曾被我们匆匆略过的日常,此刻都化作纸上的星光。通过书写与分享,我们不仅学会了用光影和文字窖藏青春,更体会到“美”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将心比心的温度传递。正如学姐所说,这些小小的明信片正串联起不同年级同学的情感共鸣,让看似平凡的校园生活,生长出藤蔓般绵长而坚韧的诗意力量。
——2024级金融专业 王译漫
参与这次茶艺文化体验,宛如开启一场心灵修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识记了不同品种的茶叶,掌握了温杯、注水、出汤等技法,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茶香四溢,内心也随之沉静。这不仅是泡茶的技巧,更让我领悟到“和、静、雅”的茶道精神,懂得在快节奏生活中,以茶为媒,寻得一隅宁静。
——202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郝妃婷
茶艺课上,老师以温润的嗓音为我们展开茶的历史来由。从茶的种类分辨,到茶的冲泡技巧,再到我们自行体会冲茶泡茶的乐趣,茶多酚与儿茶素在玻璃杯里绽放出鲜活的生命脉络。我最爱绿茶沉浮时叶脉舒展的瞬间,就像青春在沸水中褪去青涩,逐渐沉淀出澄澈的生命原色。这堂课让我明白,茶道不仅是技艺,更是对自然时序的谦卑体悟。
——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吴刘依依
步入北大图书馆,古韵今风交融,书架巍峨,墨香四溢。这次的参观体验让我懂得「承学脉而开风气」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典籍长河里舀一瓢星辉。当指尖拂过百万藏书中的某册扉页,那些「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笔迹,都在提醒我:文明的火种,原就藏在千万人伏案时衣角带起的风里。
——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吴婷
我们探访北京大学图书馆,深感其作为学术殿堂的厚重积淀。一楼书史展勾勒着中华文脉的传承,三楼无意中发现《中美女性电视节目比较研究》一书,令我欣喜于传媒领域的性别视角开拓。四层李大钊阅览室与百年纪念展重现了北大学人风骨,泛黄手稿与历史影像间,百年前的思想激荡仿佛触手可及。这座知识迷宫不仅储藏着典籍,更延续着求真求实的精神血脉。
——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