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第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暨第六届全球女性发展研讨会“AI赋能·共创未来”智能创新工作坊一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的15位青年学者作了精彩发言。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媒介与女性研究院主任刘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专职教师等出席工作坊活动。
本工作坊共分为两个平行工作坊,工作坊一——“女性数字赋能与AIGC实战”,聚焦AI在身心健康、社会工作、艺术创作、媒体话语等多个方面赋能女性的作用与路径展开学术探讨,关注AI技术在文化创作和传播方式上的创新实践。会议由刘旸及教席专职教师丁阳、张文慧、韩旭共同主持。
工作坊一——“女性数字赋能与AIGC实战”
工作坊一中,刘旸主任向与会嘉宾回顾了主论坛与分论坛中嘉宾的精彩发言,强调了通过AIGC实战对于女性数字赋能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此次“AI赋能·共创未来”智能创新工作坊的征集情况,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收到了70余篇相关主题文章和50余部AIGC创作作品,其中还有近10篇英文作品,内容涵盖国内外妇女儿童政策、AI女性数字健康、女性教育与发展、媒介与女性、女性权益保障等领域。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陈继阳作了题为《社会性别视域下的人工智能与新媒体艺术》的发言,他展示了多位女性新媒体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艺术形式、技术应用与作品议题,探讨了以数字艺术作品生成软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方式,对女性新媒体艺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与思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汪文迪作了题为《与生成式人工智能聊我的健康问题:数字赋能视阈下的育龄期女性自我健康管理实践》的发言,以妇联AI康康为研究对象,基于准社会研究范式,探讨女性健康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以育龄期女性为目标受众的健康传播效果。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硕士研究生金胜男作了题为《银发力量崛起:社交平台如何数字赋能老年女性健康发展》的发言。基于文本分析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她对社交平台上老年女性的健康信息获取、社交互动行为与心理健康状态、健康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杨影影作了题为《媒介与规训:网络舆论事件中的性别议题话语呈现》的发言。在网络舆论逐渐呈现出“议题热度高、舆论燃点低”的“泛舆论化”现象下,她考察了多个代表性的舆论案例,指出公共话语场域中性别话语呈现特征与实践路径。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子默作了题为《数字赋能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老年妇女孤独感的实务研究——以T市X社区数字赋能小组为例》的发言。她通过数字赋能小组活动,有效提升老年女性的数字素养,增强她们的社会参与度和自我效能感。中华女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王硕在演讲《跨文化背景下数字赋能发展中国家女性的实践路径探讨》中,强调了数字赋能在提升女性数字技能和推动性别平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发展中国家妇女数字赋能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她还提出了跨文化教育背景下女性数字赋能的实践策略,包括数字赋能课程和AI技术的应用等,以及未来路径,如建立国际交流平台,以加强女性在全球数字领域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严杨迪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保嘉作了题为《数字技术在中小学女性教育中的应用,以内乡县“她×数字未来气候行动创造营”》的发言,强调了数字技术提升女学生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灏作了题为《CP文化中的女性叙事:青年女性粉丝对浪漫理想关系的探索》的发言,认为移动传播语境下,女性正在以社交媒体为媒介,建构正向积极的女性话语表达空间。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林嘉祺发表了有关《媒体赋权语境下数字时代乡村女网红的自我呈现及赋权实践》的演讲,揭示了数字媒体如何赋予乡村女性新的声音和影响力。
工作坊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展示高校学生所创作精彩纷呈的AI作品。媒介与女性教席专职教师丁阳向与会嘉宾学者介绍了本次工作坊制作的优秀作品展示集,共有9部作品入选本次工作坊,她还分享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制作新闻简报Newsletter工作,内容覆盖国内外妇女儿童政策、行动、数字赋能女性发展等领域。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施媛媛团队分享了原创AI叙事影像作品《天马缘》及其背后的创作方式与理念。团队结合多种创作工具,整合人工与AI创作资源,呈现出了一幅古今交映的唯美画卷,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青年古筝演奏家郑安娜,通过她的AI作品《Unitea》,探讨了AI技术与传统筝文化的融合,强调了AI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新机遇,展望了AI技术在音乐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潜力,并呼吁共同拥抱AI与传承文化的结合,共创美好艺术世界。北京服装学院的潘瑞欣展出了她的作品《幻·镜》,该作品以《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为灵感,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探索现实与虚幻的界限。中华女子学院的郑景文呈现了她的作品《“我”与我》,通过AI文学创作模块探讨了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与人类情感的交织。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牟嘉霖的作品《她的火星奇迹》,利用AI技术辅助图片创作,讲述了一位女性在火星上的冒险故事,体现了女性在科学探索领域的重要作用和无限潜力。作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科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探讨了人类对未知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互动分享与提问环节中,与会学者聚焦数字赋能女性的学术与实践展开深入对话,为本次工作坊注入了深入和多元的内涵,他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AI技术如何赋能女性,不仅在艺术创作、教育实践、社会工作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也为我们展示了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的巨大潜力。
“AI赋能·共创未来”智能创新工作坊的首次成功举办,为全球女性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期待这些讨论和创意能够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推动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数字未来。
智能创新工作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暨第六届全球女性发展研讨会的一部分,该论坛由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球妇女发展合作交流培训基地联合主办,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中华女子学院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