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由我校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女性发展论坛暨纪念世妇会2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脱贫攻坚与妇女可持续发展”平行分论坛由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负责主办,来自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巴基斯坦拉哈尔银行、阿富汗口述历史刊物办公室、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华女子学院的11位国内外、境外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言。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吴惠芳教授和中华女子学院外语系张琦老师主持了会议。
论坛聚焦于妇女脱贫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回顾了中国妇女脱贫攻坚的历程,分享了中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妇脱贫与发展的实践,探讨了未来妇女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总编辑文炜认为,脱贫攻坚无论在呼唤意识觉醒、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经济地位等诸多方面都给予贫困农村妇女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这个特定妇女群体的发展与脱贫又反作用了这场伟大战役的正向速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建岷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数据,分享了妇基会积极主动适应新发展新挑战,推动公益项目运作模式不断深化,逐步构建女性公益扶贫1.0到3.0立体模式,推动公益扶贫从“输血式”到“造血式”,从关注“妇女生计”到关注“妇女全面发展”,从独立项目运作“散点式”到资源整合式“机制性”逐级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张丽宾认为参与经济活动是妇女脱贫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实现妇女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通过完善工资制度和要素使用权收益权缩小两性收入差距,提高妇女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巩固拓展妇女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妇女高质量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保障和实现妇女的经济权利。
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胡达古拉分享了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妇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作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引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创新实践,提出了以更高水平促进男女平等,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妇女全面发展,在更多领域加强妇女事业合作,更好促进妇女事业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倡议。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倪婷分析了中国妇女反贫困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认为将社会性别纳入反贫困的决策主流,建立解决妇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发展举措,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妇女作用仍是长期的任务。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吴惠芳教授调研发现,合作组织能力弱、照料角色的性别固化、返贫风险等依然是妇女发展的挑战,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发展面临更多、更严重的瓶颈难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扶贫与妇女发展项目官员马铮铮指出,由于文化障碍、家庭负担以及较低的社会地位,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贫困。而同时,女性在传统文化领域又有着独特的优势,并通过介绍几个依托传统文化为女性赋权创收的项目,探讨了女性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巴基斯坦拉哈尔银行地区操作主管ESHA IQBAL以巴基斯坦Akhuwat基金会的无息小额信贷项目为例,辅以详实的数据,探讨了该非盈利组织的发展历程,并以此作为对传统小额信贷进行批判的路径。
阿富汗口述历史刊物办公室研究人员RAZIA SARAMAD通过案例讲述了在过去19年中阿富汗妇女在人权方面取得的权利和妇女事业的进步,同时指出阿富汗妇女仍然面临家庭暴力、性骚扰、未成年婚姻等问题。提出世界各地的妇女都需要努力工作、学习,以拥有更好的未来、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同时鼓励男士加入妇女发展事业,以实现永久和可持续的和平与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课程助理教授宋婧通过线上参与会议的方式,分析了女性创业者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软件平台进行的创业活动。指出某些女性创业者能够发挥她们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的优势,以逃离或者弥补正式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年龄歧视;但同时也指出,由于互联网创业使得另外一些女性时间安排和工作自主性进一步碎片化和边缘化,她们面临的社会经济差距并未在互联网经济中得到弥合。
中华女子学院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高歌老师以“加油木兰”·关注贫困女性保障项目为例,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公益扶贫的创新路径,认为“公益+扶贫+互联网保险”的公益扶贫模式刷新了公益和扶贫的理念与价值,启迪了后脱贫时代妇女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会中和会后,与会人员就相关问题与嘉宾进行了进一步的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