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教字[2019]8号
中华女子学院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推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资源,强化课堂互动,探索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学校特制定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指导意见。
一、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围绕中华女子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慕课、微课、快课和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鼓励优秀教学资源数字化、视频化、互联网化,强化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任务
学校计划在五年内建设30门以上混合式教学课程。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推进的建设原则,各专业应积极发动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开展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广教育新技术。
二、要求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在线教学优势相结合,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1.混合式教学课程应改变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采用课前视频学习、课堂研讨学习与课后反思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混合式教学课程需建设知识点化的教学视频,并采用慕课(MOOC)、私播课(SPOC)、微课等适合在线式或碎片化学习的形式制作,避免使用单一、传统的课堂实录视频。教学视频可以是自行录制的,也可以是学校认可的第三方慕课平台上的视频资源,但不应存在版权问题。
3.混合式教学课程应充分利用中华女子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可结合探究式、项目式和合作式教学等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4.在保证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包括学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线上与线下教学学时分配、教学方式调整、考核标准与方式调整等。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师线下课堂教学学时不得低于原有教学计划学时的2/3,教师指导学生线上学习投入时间加上面授时间不得少于原有教学计划总学时 ,课堂讨论时间一般要求占课堂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
5.准备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进度表中明确说明课程形式具体安排(如某次课教师不面授要求学生线上学习)。
三、项目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教师,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对课程教学改革有较高热情,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
2.课程建设基础较好,课程的相关材料(PPT、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业、测验、讨论、辅助学习资料等)有一定积累。
3.课程申报方案应能够充分展现先进的教学模式、优秀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在线学习过程的交流,设计互动平台,同时应设计灵活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4.每位教师最多一次可被资助主持1门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四、混合式课程改革过程实施
(一)完成混合式课程设计与开发
1.课程分析与设计:包括课程现状分析、课程对象分析、混合教学环境分析、课程设计原则,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课程评价、课程学习支持的设计与实施方案。
2.完整的在线课程:包括课程说明、课程导学、学习单元、单元中的学习资源和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单、单元作业、课堂交流研讨、研究性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等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以帮助学习者有效进行学习并实现教师制定的目标。
3.保证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二)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开展
1.上传课程内容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并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2.混合式课程开课期间,按混合式教学要求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如发布课程通知或作业,更新课程资源,维护课程论坛、讨论区和答疑区,组织面授课程的现场讨论等。
3.开展混合式课程教学。建设课程需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开课,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
(三)项目总结和评价
1.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期为两年,课程开设一轮后可以申请中期检查,实施两轮以上可以申请验收。逾期不完成的予以撤项,特殊原因最多可申请延期一年。混合式教学课程中期检查时,需要提交:项目进展报告、基本的课程视频或视频链接(覆盖课程大纲50%以上的知识点)、数字学习平台课程网站、学生学习效果研究等。
2.课程建设并实施一轮后,进行教学课程建设验收,需要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建设的课程资源(含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课程教案、考核方案等)、完善的课程视频或视频链接(覆盖课程大纲80%以上的知识点)、数字学习平台课程网站、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等。
3.混合式教学课程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评课程建设成效:
(1)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反馈表、专家评价和学院意见等方面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2)受益分析:通过主讲教师汇总的学生学习成果,以及学评教、课堂教学情况调查表等综合反映学生受益程度。
(3)教学特色:借助数字学习网络平台教学记录、教师课程总结和教学观摩活动等多种形式评价课程的建设特色。
(4)教学研究:通过数字学习网络平台课程建设、课程研讨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来评价教学研究情况。
4.混合式教学课程中期和验收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检查、验收的意见提交校教学委员会进行项目终审,并提供下一个课程建设周期的改进建议与方案。
五、保障机制与激励措施
(一)学校成立以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由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校教学督导专家组参与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对混合式教学课程进行评审、指导和验收。
(二)学校每年设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专项资金。获得立项的作为校级重点教改课题,每门课程建设项目资助2万元,项目经费分期下拨,首批拨付1万元,通过中期检查后再拨付余下1万元建设经费。
(三)没经过立项支持,教师自己制作的视频课放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并且已经开始至少一轮混合式教学的可以申请奖励。5-10小时的支持性奖励1万元,10-20小时(包括10小时)的支持性奖励2万元,20小时(包括20小时)以上的支持性奖励3万元。5-20小时的认同于一般教改课题,20小时以上的认同于重点教改课题。
(四)混合式教学课程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时数认定教学工作量。
(五)鼓励在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
中华女子学院教务处
2019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