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课程思政|社会工作学院召开研究生课程思政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10-17 发布者:社会工作学院 浏览量:

2025年10月15日下午,社会工作学院在主楼344会议室召开研究生课程思政研讨会。学院院长李敏教授、研究生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参加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旸副教授参会指导,共同探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会议由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郝彩虹主持。


李敏院长首先强调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她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社会工作人才的核心环节。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价值相关性的学科,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伦理。通过课程思政,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能够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和使命担当,帮助其在未来的社会服务中更好地践行社会关怀与人民情怀。因此,开展课程思政研讨和集体备课,对于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老师们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心得。

之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旸副教授作为特邀指导老师,从课程思政的战略意义、思政课程体系与社工专业的关联、社工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方向三方面,和老师们交流了自己对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的认识。她首先列举了2025年批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课题的例子,指出思政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高度相关性。随后,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本硕阶段思政课程,详细梳理研究生阶段思政必修课与社工专业的结合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工作研究、社区服务、社会政策分析等课程的结合点。

李敏院长结合《社区工作》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分享了课程思政的落地经验。她强调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实践性,需依托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社会关怀,培植人民情怀。同时,她提出思政教育并非空泛概念,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价值引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各研究生课程负责人及任课教师也结合自身教学分享经验,并围绕课程思政实践中的困惑展开热烈讨论。经过交流,参会教师围绕课程思政核心原则、教学策略优化达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立德树人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课程思政需以实践为纽带,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掘为宗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中体悟家国情怀,生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职业伦理。因此,教师教学中应多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互动方式,减少单向灌输;同时,教师要主动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以更好地服务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


此次研讨会为社会工作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搭建了交流平台,明确了下一步建设方向。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