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以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为例,论述了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生态农业建设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的借鉴,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些优化路径。
关键词: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土默特右旗
作者介绍:
曹文(1967—),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韩冰(1983—),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孙卫华(1975—),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政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描绘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做了战略部署,从多角度、深层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如何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山青、水绿、天蓝、景美的现代乡村,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加强乡村生态建设,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支撑点。
1.以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生态振兴,它是指通过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生态振兴与乡村振兴是协同并进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有着极其重要性。
1.1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探索绿色转型之路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多年的农村改革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农村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在乡村振兴中, 保护好“绿水青山”,把生态效益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积极拓宽“两山”转化新途径、新通道,通过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集“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生产功能、休闲功能、体验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当地百姓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振兴不仅仅是重塑绿水青山、恢复田园风光的生态之美,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文之美。
1.2在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本身就是美丽乡村的画卷,把保护好农村环境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才能切实让广大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政府实施系列民生工程,不断推进生态旗建设和环保模范旗创建工作,先后建成了一批空间规划合理、人居环境优美的示范生态社区。用生态化改造乡村,让乡村变得比城市更美,使乡村成为吸引城市人口的净流入地,产业、基础设施、教科文卫资源等也会流入乡村,城乡差距将越来越小。所以,城乡差距缩小和共同富裕汇聚于生态文明。
1.3在发挥本土特色的基础上依托资源环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根本
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引擎”,由于每个地域的自然景观、土地类型等都存在差异,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打造生态产品的自有品牌[1]。只有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才能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实现绿色富民惠民。土默特右旗政府为做强做大绿色生态产业,依托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特殊的生态系统和黄河湿地天然保护林地的气候条件,充分发挥山水、田园优势发展现代林果业,不仅实现了产业提质升级,也探索出一条助推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2.土默特右旗生态农业建设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土默特右旗(简称“土右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重要农牧地区,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思想引领下,从城镇到乡村,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广泛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行,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2.1 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守护“蓝天”“绿水”,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生态环境优良、乡村环境健康宜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只有把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严格贯彻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中,守牢生态环境的安全防线,高标准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持续增强。为了践行“还居民一片蓝天”的承诺,土右旗旗委、旗政府实施蓝天工程专项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例如:力推燃煤锅炉整治,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强化煤炭行业整治,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专项整治行动打赢了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三大攻坚战,让土右旗的人民生活在有鸟鸣、花香、青山,碧水的优美环境中。
2.2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有效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民发展共识。在乡村振兴中,广大农民创造出美丽的乡村田园景色独具魅力,特别是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兴旺发达,反映了人们对美丽乡村中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泉水以及自然生态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对于绿水青山的热切追求。为了将本地的特色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当地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土右旗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大雁滩田园综合体、七彩大地、敕勒川产业园等农业、文化、科技景区为载体,沿山北部区域重点发展特色林果、生态观光、休闲采摘,宗教文化、农事体验和农家乐为主的农旅融合生态旅游产业带[2]。乡村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和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收人,也吸引了人才的流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共赢。
2.3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传统农业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农业”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指标。要顺应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发展数字农业。土右旗北面是连绵不绝的阴山山脉,南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间是一望无际的敕勒川大平原,近年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例如,沟门大杏、金杏、紫李子、红瓤苹果等20 余个特色果品远销全国,乳品业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发展以保护地蔬菜为主的特色高效型蔬菜种植,建成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大型蔬菜生产基地,使蔬菜种植业成为区域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农产品收益显著提高。
2.4提倡绿色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以思想引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新时代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生产方式的改变, 同时也是乡村生活方式的一场绿色革命。村干部和广大党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力量,更需要他们在农村的生态建设中起到“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在农村社区中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理念,努力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保护生态环境、推行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以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认真研究、周密部署、深人实施。近年来位于土右旗东部的苏波盖乡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推动美岱桥集中取暖、排污及给水工程、庙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化改良项目等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在生态建设的实践中积极引导村民摒弃以往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树立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提高村民幸福感。
3.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3.1丰富生态助力乡村振兴途径,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我们要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生态建设则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实践落实,理念先行。要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生态振兴,就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3.1.1 结合传统文化,根植生态理念。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农耕社会的影响,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情,特别重视对自然界要节制性利用与开发,如提出的不能竭泽而渔,不打三春鸟,农民要因时耕种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优秀传统生态思想,以此作为基础,多方面弘扬优秀文化中的生态平衡理念,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融人老百姓心中,处理好生产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关系, 使生产发展成为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的绿色低碳发展。要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中循环利用,适可而止的理念,引导广大群众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探索创新循环使用,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让共同行动转化为践行绿色发展的动力源泉。
3.1.2完善生态理念传播平台,加强生态理念宣传力度。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需要利用好各种传播渠道,不断完善生态理念传播平台。构建现代化绿色传播渠道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绿色文化意识。1.加大日常传统宣传力度,利用村内广播、村间宣传栏,在田间地头宣传绿色文化、张贴生态环保画报, 加大乡村绿色文化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生态振兴的认知度和理解度。2.积极结合传统节日、文化节等会演,将绿色生态、乡村振兴等绿色文化内容融入节目,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为村民提供绿色文化书籍,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村民对绿色文化的认知,增强绿色生产意识。3.善于借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工具,创作蕴含绿色文化的个性化文化作品,增强趣味性、开放性,引导村民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3.1.3开展绿色活动,吸引村民主动参与生态保护与管理。如开展农家小院环境评比、争创环境保护先进家庭等活动,通过活动让人人都参与进来,家家都践行环境整治与保护,并通过设置奖品、公布评比结果等方式,调动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发挥村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进一步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生产习惯,把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作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3.2 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治理。长期以来,乡村发展很少注意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出现农村房屋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垃圾随地倾倒、污水乱排乱放、粪土乱堆乱扔等“八乱”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生态质量。乡村演变有其规律,随着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如何让老百姓能够出门见绿、 抬头见蓝、远望见山,增添生活的底色和亮色,成为当今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乡村发展规律出发, 立足村民现实需要,合理规划、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空间,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生态振兴要符合乡村发展变化的历史特点与规律,科学谋划和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兼顾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合理布局乡村的生产、 生活、生态空间,推进农村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三位一体”建设,彰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目前,土默特右旗不少村庄人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房屋乱建、垃圾乱倒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 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得到积极推进,但有些村庄还存在污水管道网未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待提升、公共厕所匮乏等环境治理设施薄弱的情况。如何有效地结合当地生产、生活特点,推进村庄基础设施改建、扩建、健全迫在眉睫。1.政府应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人,乡村污水排放管网铺设与治理,建立长效化、常态化污水整治机制、方案。2.促使广大村民形成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引导下,逐步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与陋俗,自觉追求美好生活新风尚,增强履行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行动,广泛参与到乡村环境治理的活动中来。同时,要积极引入新科技助力环境保护与治理。如使用太阳能供电供热、引人节水节电项目、用物联网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
3.3进行国际借鉴,强化绿色发展人才培养,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乡村生态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如何留住人、吸引人是促进乡村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乡村人才队伍中,绝大部分学历偏低,对新技术、 新知识的掌握与接受较慢,人才回流现象虽有出现, 但仍不足以适应乡村振兴的建设要求。吸引高素质人才,既要在引智上下工夫,又要在培育上下工夫。增加政策吸引度,推动绿色人才引进,如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就业创业,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利用假期等时间进行技术帮扶等。同时培育本土人才,鼓励村民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开设多种多样的评优竞赛、技术课堂等,引导本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增强乡村生态振兴的发展活力。
与此同时,农业多功能的特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所认同。农业不仅仅是单纯生产农产品,它还在营造优美的乡村景观,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是最早发展乡村景观的国家之一,英国的乡村景观闻名于世,其既得益于英国天然的气候条件,也与人为作用密切相关。 应加强对农民群众宣传与教育的力度,构建完备的制度并保障政策的落实,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
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就推出了一系列农业环境计划,对乡村景观保护起到了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英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积极推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经济,如: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转化;加强对农场主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农业人才储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农业活动;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因地制宜等, 这些给予我们启示和镜鉴。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人人心,扩大增强绿水青山在生产力方面的作用,就是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1.营造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有机互动,例如,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地容地貌、清洁的土壤空气等生态元素加速与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有机融合。目前,土默特右旗大雁村已经发展了休闲采摘、 旅游观光等生态产业,下一步应结合本地优势,打造具有自已特色的田园风光,避免掉人千篇一律的俗套,同时要勇于创新,从人民需求人手,有效拓展生态产业发展空间。2.善于利用本地生态资源推动碳汇产业发展,通过市场机制将山林、草业、种植业等物化成生态产品,积极加人碳汇市场,服务于我国的双碳目标。
参考文献略
来源 |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10月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