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马院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行业特色马院同备一堂思政课”第一期在中华女子学院举行

发布日期:2023-05-10点击:发布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想)4月22日,“行业特色马院同备一堂思政课”第一期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备课研讨会在中华女子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华女子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单位主办。中华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承办,中华女子学院科研处、《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协办。

会议开幕式由中华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欢主持。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李明舜致辞。李明舜首先代表中华女子学院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其次他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对于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李明舜提出上好思政课,一要解决思政课堂教学“信而学”和“学而信”的问题,二要解决思政课堂教学之“术”与“道”的问题,三要解决思政课堂教学之“逻辑”与“道理”的问题,四要解决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问题。

备课研讨会主要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是教师的精彩备课发言环节,第二模块是自由交流环节。第一模块的备课发言环节有三场,10位教师围绕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第一场主持人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德斌。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侯沐晗通、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瑜、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冯璞分别发言。

三位专家发言完毕,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冯秀军点评认为,从“思政课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入手,引导大家深入思考如何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蕴含的道理。她指出,思政课不仅仅是讲道理,更是要聚焦问题,以问题入手,回答世情、国情、党情,从学生最关心和最迫切想解决的内容入手,从而更有益于课程入脑入心。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会峰认为思政课是把讲道理大众化、通俗化的一个过程,在讲授中更要注重切换不同的话语体系来推进思政课教学的话题,具体遵循四点:一是要用官方语言把政理讲顺,让学生学得准;二是要用学术语言把学理讲深,让学生看得起;三是要用逻辑语言将哲理讲透,让学生听得懂。四是要用生活语言把道理讲活,让学生记得住。

第二场发言由防灾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君主持。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波、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磊、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晓红分别发言。

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贝静红在点评中表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实现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目标。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仕民在点评中表示,三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也是爱国主义情怀的一种体现、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解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判标准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同时我们应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要分析当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二是结合于当下新的历史条件,怎么培养、践行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场发言由中国音乐学院思政部主任佟怡主持。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须大为、中国音乐学院思政部李梦佳、中华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旸分别发言、防灾科技学院马院院长李君分别发言。

来自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芦文龙和中华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欢进行点评。芦文龙认为,专家们的讲课都体现了各自所在院校的行业特色。他们还尝试打破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再通过一个点或者一条线把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融汇联系起来。同时,专家们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都是很有必要的。中华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欢表示,专家们的选题直面大学生思想和理论困惑,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讲解非常生动、巧妙、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和启发我们的思考,对于如何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做了很好的示范。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天民对下午场发言进行了总结。他讲到,专家们理论的教学和知识传授体现了价值的渗透、价值的承载和价值的引领,是该向学生讲深讲透讲活的大道、正道。授课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感,这种历史性的教育是最厚重最打动人的。授课是有情感温度的,教育是给学生新的、更好的、更鲜活的生活,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才能使教育产生某种活力。

会议的闭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苗伟东主持。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周应江对会议取得的成果充分肯定,认为会议展现了行业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实践和取得的突出成效,展示了思政课教师积极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成果,交流了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推进思政课改革的经验,实现了联盟设立和集体备课的初衷,希望后续的研讨活动继续发挥应有作用、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