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妇女解放一直是各国各政党关注的重要论题。沙皇压迫下的俄国妇女境地悲惨,渴望解放,列宁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出发,结合俄国国情,在领导苏联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妇女解放思想,其中把妇女运动与共产主义运动紧密联系起来、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普及教育培养妇女人才、设立妇女工作专门部门、以法律保障男女平等落到实处等思想与实践,极大地改变了当时苏联妇女的地位,使苏联成为当时世界上妇女解放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当今,我国在推进妇女工作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仍可以从列宁妇女解放思想中得到启示,正确认识妇女问题的长期性、国别性、国际性特点,明辨以关注女性为幌子的各种错误思潮,积极落实妇女权益保障,在新时代更加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关键词】列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
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始终以实现人的解放为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妇女解放是人的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国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关注妇女解放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等在探讨妇女解放问题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各国产生重要影响。列宁在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最先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付诸实践,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丰富。列宁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直接指导了苏联特别是苏俄时期的妇女运动,还对很多地区和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解放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妇女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归纳和总结列宁有关妇女解放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当代妇女事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列宁妇女解放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
时代是思想之泉,列宁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与当时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业资本主义与工商业虽然得到发展,但是其封建性始终保留,不断发展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广大俄国妇女受到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重奴役,处境悲惨。与此同时,俄国妇女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到解放运动的洪流中。沙俄浓厚的封建传统、俄国妇女解放意识的增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列宁妇女解放思想的现实基础。
(一)妇女境地悲惨,受沙俄军事封建资本主义压迫严重,渴望获得解放
1.经济上,广大劳动妇女遭受双重奴役。19世纪60年代开始,俄国工业迅速发展,大量女工涌进工厂。受女工劳动力更为廉价、男性劳工数量不足等原因的影响,19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厂女工数量剧增。1887年,女工的数量达到192000人,从1901年到1913年间,工业企业的女工人数增长了64.1%(工人总数增长37%)。一战期间,女工数量达到了100万。女工主要集中在纺织业、烟草、皮革等轻工业。162资本家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通过各种卑劣手段榨取女工的剩余价值。这一时期,俄国工厂的劳动条件极差,不但缺乏劳动保护甚至连最起码的卫生条件也难以达到。女工们常常要在炎热潮湿、充满粉尘的环境下工作10小时以上,因此许多人染上了各种疾病,如哮喘病、肺病、心脏病等。此外,资本家们利用妇女容易屈服的心理,通过就业竞争、机器替代等手段不断压低女工工资。她们仅能拿到男工工资的三分之二,却要面对严苛的规定,例如迟到15至20分钟将被扣除日工资的50%,患病和结婚都可能被解雇。36很多女工为了免遭解雇,怀孕后一直劳动到分娩,产后三、四天就回厂工作。产后女工患病率、婴儿死亡率一直很高。在家庭中,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俄国婚姻法和家庭法保护男子特权,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繁重的家务劳动理所当然地压在妇女身上,劳动妇女低贱的社会地位和艰苦的生活大大缩短了她们的寿命,19世纪末俄国妇女的平均寿命只有33岁。少数民族的妇女则处境更糟,尤其是东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妇女。
2.文化教育上,广大妇女被当成愚昧无知的存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俄国形成了父权制和宗法专制文化。沙俄军事封建传统文化,强调男尊女卑,女性鲜有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女性入学率和数量虽然有所提升,但只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贵族家庭中的女孩有机会进入学校,全俄在校女生数量仅仅1%。16719世纪70年代以后,女子高等讲习先后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但大多数学校仍然以招收贵族女孩为主,目标是把她们培养成为贤妻良母。即便如此,俄国政府认为女子学校是散播无政府主义和革命思想的温床,多次下令关闭学校和停止招收新生。同时,由于重男轻女观念盛行,在农村很少有家庭送女孩进入学校读书,不少人认为读书属于贵族的事情,因此直至1911年,初等学校女生所占比例仍然不足三分之一,农村妇女的识字率不足10%。167俄国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内部,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和规范成为压迫妇女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严重束缚了妇女身心发展与进步。
3.政治上,广大妇女被排除在外,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资产阶级虽然打着人人生而平等的旗号,许诺给女性平等与自由,但是这仅限于口头,事实上却没有给予女性与男子完全平等的地位。沙皇政府统治时期,沙俄法律不仅没有给妇女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与机会,同时也没有选举权。女性仅仅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
沙俄时期劳动妇女的悲惨境地,愈来愈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的斗争中,一直密切关注妇女特别是底层劳动妇女的处境与解放问题,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妇女解放的观点与理论。
(二)妇女解放意识不断增强,妇女运动虽有发展但不显著,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一方面,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男性劳动力明显不足,大量女工填补空缺,广泛参与各产业。这在客观上促成了女性的经济独立,为她们摆脱家庭束缚,脱离父权制的依附提供了条件。同时她们在工厂中也开拓了眼界,不少女工乐于加入工人俱乐部,在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中,妇女组织逐步增多,争取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
另一方面,俄国资本主义的改革和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中上层妇女步入社会,不少贵族和商人家庭鼓励女儿接受教育、追求体面工作。她们在获得经济独立的同时,主体意识大大提高,更加关注社会权利,对妇女缺乏政治权利表现出更多的不满。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妇女问题在社会层面被广泛提出,寻求妇女解放的女权主义运动、民粹主义逐渐兴起。中上层妇女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她们主张在不触动沙俄专制统治的基础上,以改良的方式提高妇女地位,争取女性高等教育权、就业权和选举权。俄国近代的妇女运动特别是女权主义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俄国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俄国社会在对待妇女问题上发生了一点改变,但是由于女权主义者们没有认识到社会根源与经济根源,妇女解放问题特别是中下层劳动妇女的解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随着压迫加重,越来越多的劳动妇女加入到工人运动中,迫切希望能够改变命运,实现解放。工人运动中女性的增加,呼唤新的理论去指导和解决底层劳动妇女问题。
列宁在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中,看到了广大女性特别是劳动妇女所受到的压迫与展现出来的力量,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女权主义的局限性与不彻底性。他在继承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解放理论的基础上,从苏俄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落后国家实现妇女解放、底层劳动妇女实现解放的道路。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丰富与实践
十月革命后,列宁结合俄国国情,针对妇女受压迫的根源问题、参政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家庭婚姻问题提出了许多创造性观点和看法,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通过颁布法律、发展教育等方式,成功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从科学理论走向实践。
(一)分析妇女受压迫根源,坚持把妇女解放与共产主义运动紧密联系起来
列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受压迫根源的论述出发,分析了妇女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根源来自私有制,并进一步指出妇女解放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方面,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妇女实现真正解放的必要条件。列宁特别指出:“只有通过共产主义,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切实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就和资产阶极的‘妇女解放’运动真正划清了界限。这也使我们有所根据来把妇女问题看作是社会问题、工人问题的一部分,因而使我们能把妇女问题同无产阶极斗争和革命紧紧地联系起来。”同时,列宁认为妇女解放的真正实现与共产主义运动一样是一个长期过程,他在1920年纪念国际妇女节的文章中提出:“让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使她们摆脱家庭奴役,从一辈子知识做饭、看孩子这种使人变得愚鲁、卑微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这就是主要的任务。这是一个要求根本改造公共设施和社会风气的长期斗争。但是斗争的结果一定会是共产主义取得完全胜利。”另一方面,妇女解放运动是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918年11月19日,列宁在全俄女工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充分肯定了妇女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作用:“无产阶级大军的妇女的代表大会,从某一方面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因为世界各国的妇女是最难行动起来的。但是没有广大劳动妇女的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能的。”从这一观点出发,列宁批评了党内忽视妇女工作的同志,指出妇女工作“这样一个群众运动,乃是党整个活动的极重要的部分,甚至是总的党的工作的一半”。在行动上,列宁不仅强烈支持蔡特金建立妇女组织的建议,还积极倡议创办妇女杂志,以提高女性政治觉悟,推动他们组织起来参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1921年召开的第三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第一次以文字方式确立每年3月8日为共产主义国际妇女节,以此来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力求自觉把妇女解放运动有组织地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二)颁布法律,奠定实现男女平等的基础
列宁提出实现男女平等要首先从颁布法律入手,他认为“妇女的法律地位最能说明文明程度”。苏维埃全体公民不论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一律平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列宁主张首先要制定保障男女平等的法律,消灭妇女受鄙视、压制和凌辱的根源,指出“苏维埃共和国的任务首先是取消对妇女权利的各种限制”。苏俄先后通过颁布宪法、劳动法、婚姻法等保障妇女解放、促进男女平等。1917年12月, 列宁签署的《关于公民的婚姻、儿童以及建立公民财产登记书的法令》由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正式颁布,苏俄妇女第一次正式在法律上取得了平等权利。1918年7月,苏俄颁布的第一个宪法又再次明确规定,妇女与男子一样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利。同年,莫斯科还召开了第一次全俄女工大会,从全国工厂女工和女贫农中推选出来的1147个妇女代表参加并出席了会议。苏俄妇女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的地位与参与度不断提升。就业方面,1917 年 11 月人民委员会会议一致通过《全面禁止妇女从事夜间工作》的法令。将妇女工作的时间规定为:早上 9 点上班,下午 5 点下班,并明确说明不许加班。1918 年 1 月通过了《病假实行保险》的法令,给在职的妇女提供一定时间的产假,并且这期间正常给妇女保留工资,还给妇女留有休息和哺育婴儿的时间;同年12 月颁布的《劳动法》则规定了男女之间无差别的享有劳动权利,但在那些特别严重而有害于健康的工作中,不准雇佣女工和18岁以下的童工。在保护生育方面,苏维埃颁布了一系列改善就业母亲环境的法律与措施,如提出怀孕的妇女可以带薪休息,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援助,工人妇女在产前和产后各享有八星期的假期,凡有女工的工厂和企业均设立收乳儿和幼儿的托儿所,喂奶女工每隔三小时可脱离岗位喂奶一次,每次至少半小时,并缩短工时领取喂奶补助等。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一系列立法的颁布与实施,彻底扫除了法律上男女不平等的痕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取消了一切使妇女和男子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政权,确保妇女摆脱了受奴役的历史,对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运动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培养妇女人才、设立专门部门,推动妇女参加国家和社会管理
在关于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方面,列宁大力肯定妇女的作用,始终认为“苏维埃政权所开始的这一事业,只有在全俄国千百万妇女而不是几百个妇女参加进来时,才能够向前推进”。经济上,通过消灭私有制,创办公共生活服务设施,使妇女走出家庭,实现经济独立,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列宁认为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必须让妇女参加共同的生产劳动”,让她们“不要做‘家庭奴隶’,不要永远把自己仅仅限制在做饭和照料小孩的圈子里(这会使她们愚钝和受人鄙视)” ,这样妇女就不会再因为经济地位低下而受到压迫,男女平等才能真正实现。政治上,大力培养和发展妇女人才,为妇女成长提供广阔平台。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政治应当不能缺少女性特别是劳动女性的参与。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纲领草案)》一文中列宁指出:“不仅要吸引妇女独立地参加一般政治生活,而且应当吸引她们参加经常的人人要担任的公务,否则,不仅社会主义,就连完备而稳固的民主制度也无从谈起。” 例如,在讨论关于改组国家监察部工农检查处的问题时,列宁特别强调应补充“男子特别是妇女,都吸收进来参加工农检查工作”的条文,并且在重要职务担任上一视同仁,“使男女无论在选举法官或履行法官职务上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积极设立相关妇女组织与部门,推动妇女解放工作开展。1918年召开的第一次全俄女工大会提出建立附设在党委会的妇女委员会,主推妇女工作。第二年妇女委员会改为妇女部,仍附属于党委会,执行诸如召开妇女会议、参加制订改善妇女生活和劳动的有关法令、组织出版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献、推动妇女文化建设、扫除文盲、建立幼儿园等工作。在列宁的建议与推动下,共产国际设立了专门的妇女工作部,并通过决议加强妇女运动的组织性、制度性。如1919年3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的《关于吸收女工参加社会主义斗争的决议》明确指出,妇女解放既要吸引妇女参加阶级斗争,又要参加经济建设。1924 年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共产党在劳动妇女中的工作》的决议,把“必须大力展开在农村劳动妇女特别是农业国的农村妇女中间的工作”作为共产党工作的重要议题。在苏俄和苏联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妇女干部和劳动能手,如生产队长、女科学家、女艺术家、女厂长、女集体农庄主席、女拖拉机手、女劳动模范等,苏俄和苏联成为当时各国妇女解放运动中做的最快最好的国家。
(四)实行家务劳动社会化,把妇女从琐碎家务中解放出来
列宁认为仅仅从法律上规定男女平等、鼓励妇女参与苏维埃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中,女性比男性承担着更多的复杂琐碎的家务劳动,这些劳动增加了妇女的负担,使她们成为家庭奴隶。“琐碎的家庭事务压迫她们,窒息她们,使她们愚钝卑贱,把她们缠在做饭管小孩的事情上;极端非生产性的、琐碎的、劳神的、使人愚钝的、折磨人的工作消耗着她们的精力。” 但是走向社会并不意味着完全解放,要真正实现妇女解放,必须使妇女彻底摆脱家务劳动繁重的环境。列宁把恩格斯关于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思想付诸行动,具体来讲就是“把琐碎家务普遍改造为社会主义大经济,那个地方和那个时候才开始有真正的妇女解放,真正的共产主义”。通过国家创办一系列示范性设施来减轻妇女负担,实现解放。例如,他认为:“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幼儿园是这些幼芽的标本,正是这些平凡的,普通的,毫不华丽,毫不夸张,毫不显眼的设施,在实际上能够解放妇女,减少和消除她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上同男子的不平等。”
布尔什维克党早在革命时期就成立了一些保育机构。1918年后,苏维埃政权在之前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大量公共食堂,洗衣房、免费的儿童营养医疗咨询所等,极大地减轻了职妇女的压力。例如,城市中的每家工厂都设有托儿所和幼稚园,解决女工和女职员工作期间无法照料孩子的困难;在农村,农忙时节也设有托儿所和儿童运动场,帮忙照顾孩子。除此之外,国家为托儿所中的儿童免费提供营养餐,建立儿童疗养院。鼓励生育,既免除孕产妇医药费用,又为多子女家庭提供资金支持……这些医疗保障与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措施帮助母亲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为她们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安心走向工作岗位,实现经济独立和自我价值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普及女性教育,提升妇女主体意识和文化素质
首先,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在解放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一切解放运动的经验来看,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妇女参加解放运动的程度” ,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推动她们认识到革命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去。苏维埃政权通过开展扫盲工作,促使妇女走向社会,在各领域各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妇女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妇女的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同时,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母亲对子女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为此苏俄和苏联大力促进妇女接受教育,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受过高等和中等教育的女性人数出现了大幅增长。1928 年,女性在国民经济、教育界、医药界里受过教育的人数分别为 14.6 万、 21.15 万和 13.55 万。到1933 年,这几个数字分别增至373.5万、38.72万和97.32万,妇女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范围得到了广泛提升。
在苏维埃政府的推动下,妇女们经过培训与学习,参与社会工作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提高,她们投身到社会各个领域中,甚至在原来男性占优势的行业与领域也崭露头角。到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已处于当时世界前沿,苏联妇女解放事业取得突出成就。
三、列宁妇女解放思想与实践的启示镜鉴
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妇女问题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列宁及时关注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进行解决,第一个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付诸实践,推动了苏维埃俄国乃至全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意义重大。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妇女工作,认清妇女解放问题,探索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道路仍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1.妇女解放既是全球性问题又具有国别特点。妇女占有“半边天”,因此,无论世界哪国,妇女问题都不容忽视。由于生产发展的历史特点,各国女性都不断面临着受不同程度的压迫、剥削、虐待、歧视的问题,所以要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的平等是各国女性的共同诉求。从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开始,到国际妇女节确立以后,关注与参加妇女解放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多,妇女问题的国际性、世界性和全球性日益凸显。在这一过程中,推动和加强世界各国妇女的联合与团结,成为推动世界妇女解放事业取得更显著成就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各国之间的妇女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妇女解放的道路也因此不可能千篇一律。俄国是军事封建资本主义国家,妇女解放具有反封建专制、反宗法主义、反资本主义的多重任务和特性,在列宁及其后继者的带领下,苏俄和苏联开辟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妇女解放之路,在当时世界各国中做得最多、最快、最好,有不少举措和理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中苏两国妇女问题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不少差异,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中,依据中国国情,借鉴苏联经验,逐渐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妇女理论,不仅彻底铲除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女性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确立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还推动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之路。当前我们在开展妇女工作时仍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我国妇女特点的方法和途径,但我们也应该从妇女问题的世界性出发,加强与各国妇女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2.列宁的家务劳动社会化理论与实践为缓解妇女工作家庭双重矛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借鉴。妇女问题具有长期性,妇女在减少家务劳动、教育、就业、薪酬、参与社会、政治管理等方面还面临多种任务有待解决。由于妇女受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解决妇女问题需要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具体任务各不相同,需要各国针对本国面临的形势和特点进行调整。苏联虽然在妇女解放中取得了不菲成绩,但由于后期出现一系列决策失误,也使其在后期发展中没有实现妇女的真正全面解放。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妇女工作先后解决了妇女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的问题,完成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奋勇发展,开启了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奋进之路,可以说硕果累累。但是也应看到,虽然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但是这一观念并未全面落实且深入人心。例如,农村中重男轻女的现象仍较普遍,怎样看待和解决女性走向社会后家庭与社会劳动量叠加问题,二孩、三孩状态下女性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等,都成为广大妇女面临的难题。列宁提出的实行家务劳动社会化理论,让琐碎家务不再是妇女的沉重负担,为我们今天解决女性工作家庭平衡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3.应注意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运动与西方女权主义及运动有本质区别。虽然妇女问题具有普遍性与复杂性,各阶级、各政党会普遍关注,但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出发点与立场,因此各自的理论与路径也会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关注劳动者,从争取妇女的平等劳动权出发,要求在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劳动妇女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彻底解放。西方女权主义则更关注上层社会民众,从争取妇女平等的选举权出发,主张在保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实现妇女政治平等权。二者虽然在争取政治平等权等方面有共同诉求,但从阶级属性等方面来讲又大不相同。列宁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就反复强调要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女权运动的片面性与不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其有着根本区别。随着历史发展,尽管有些西方女权主义部分地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但只是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只言片语来解析西方社会中存在的妇女问题,其解决与分析妇女特别是劳动妇女受压迫问题的出发点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本质区别。当前世界处于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打着关注女性等幌子的错误思潮和颜色革命时有出现,我们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一方面,要善于借鉴各国妇女理论的经验和合理成分,努力促进和扩大妇女运动的国际联合;另一方面,也要自觉学习和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指导地位不能变,也要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不能变,在实践中提高认识与辨识能力,努力为实现妇女各个方面的真正解放与平等而探索奋斗。
4. 不断促进女性人才可持续发展,发挥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列宁十分重视发挥妇女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妇女地位是判断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强调要大力培养女性人才。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积极践行列宁妇女解放思想,把妇女解放事业同党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大力培养女性人才和妇女干部,不仅在短时期内实现了城乡妇女地位的显著提高,还在受教育水平、经济与社会管理方面参与水平方面有了明显提升。近年来,女性在教育、卫生、文化、商业、外交等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真正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重视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发挥女干部重要作用”,突显了新时代党中央对女性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积极挖掘女性人才蕴含的巨大能量,充分发挥女性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5.开展妇女运动不仅仅是妇女的事情,应注意建好统一战线。妇女工作是不是仅仅是女同志的事情呢?列宁说:“这是错误的,根本错误的!这是真正的分立主义。”妇女解放实质是男女携手共同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绝不应该是把两性对立、咄咄逼人的极端运动,也不应是自话自说的小圈子。当前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我们更应看到两性间合作与包容的重要性。在开展妇女工作时,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就业平等等思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应努力创造和谐相处、合作包容的文化环境,呼吁更多男性参与到“他为她”的行动中,共担时代使命,创造中华辉煌。
总之,今天我们开展妇女工作时仍然能从列宁妇女解放思想中获得启发。当前如何在新时代更加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如何既在“大事”上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又在“小事”上发挥妇女在家庭家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社会和家庭中既能发挥女性的重要作用,又不给女性带来额外重负,也是我国妇女工作面临的全局性的大问题。苏联在后期发展中就出现了长期忽视对妇女干部的培养和任用的严重问题,这是值得我们警戒的教训。近年来,我国女性在人大代表、领导干部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显示出我国对这一问题的日益重视。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要以疫后恢复为契机,为妇女参政提供新机遇,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妇女在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报告,并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层面强调了其基础作用,进一步凸显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政党建设中的重要性。家国相连,家是国的最小单位,家好才能国强。女性的特殊性使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广大妇女理清家庭和社会关系,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积极营造家庭家教家风好风尚,也需要妇联等组织的各方协调与引领,为广大妇女搭建好的发展平台,只要多方齐头并进,妇女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注释 略
作者简介
韩 冰,女,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来源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