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项目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研究中心
  • 学报

教研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教研项目 > 正文

每一门课程都负有思政的使命和责任——党委书记李明舜在法学院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暨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发布部门: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9-06-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学生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体会,谈谈有关课程思政的几点认识。

1_副本.jpg

关于课程思政,首先必须解决一个思想问题,那就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每一门课程都负有思政的使命和责任。即使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是很丰厚的。我曾听过一堂获得全国教学一等奖第一名的老师讲的数学课:双曲线及其图形。数学原理虽然听的似懂非懂,但人生道理懂了一个:双曲图形,直在其中。老师讲了像鸟巢那样的造型,都是可以由直线构造的。这告诉我们看起来弯弯曲曲的,很可能直在其中,只不过是不同方向不同起点的直线构建的,所以,对任何事物都不要凭直觉简单否定。同样,我们从不同方向不同起点的直线组合在一起也未必是横平竖直的平面。这就数学里的辩证法,也是生活里的辩证法。思维辩证了,看问题就全面了,包容性就大了。

关于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课程思政之“信而学”和“学而信”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讲,不管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其共同任务就是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是“信而学”,她就会有动力,往往是真信真学,愈信愈学,愈学愈信。在学生“信而学”有学习动力的情况下,无论是我们的思政课程还是我们的课程思政做起来就会顺风顺水、容易见效。然而,我们面临的学生是个体的、千差万别的,我们需要解决不仅有“信而学”的问题,更要解决“学而信”的问题。解决“学而信”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因学而信,学以坚信,这更能检测和考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我们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

要做好课程思政,就要求我们每一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师备课时,必须要做到两个“同时备好”。一个是要在备好如何讲好本课程专业内容的同时备好如何充分发掘和运用每一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另一个就是要在备好如何让“信而学”的学生愈学愈信的同时更多地备好如何做到让学生“学而信”。

二是课程思政之“由简入繁”和“由繁入简”的问题。

学生思政工作的核心是要向学生讲清道理,让学生悟透道理。讲清道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由简入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采取简单的命令或训斥。对于我们所坚持的道理,我们必须要掰开了揉碎了充分的说明,充分的说理,这就需要由简入繁。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由繁入简。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充分讲述、充分论证的过程中让学生引导自己悟透这个道理。大道至简,而一旦学生悟透了这个道理,内心产生了认同,就实现了由繁入简,因此由简入繁是教育者要讲清了道理,由繁入简是让学生自己悟透了道理。

三是课程思政之“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问题。

前几天我参加立法研讨会讨论民法典编纂中的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立法等问题。其中很多问题都是反复提过的,为什么一直没有纳入立法之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目前的立法是一个问题导向的立法。问题导向的立法往往会缺乏整体的体系性的设计,由此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司法导向的立法、个案导向的立法和管理导向的立法。课程思政中也有这个问题。因此,课程思政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以目标导向明确本课程的育人目的,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以问题导向,确定讲授的切入点,突出讲授的重点。从目标导向来讲,所有课程都要发挥四个方面的引领和教育:一个是思想方面的引领和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对之有思想的认同和情感上的认同,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理论指南;二是政治上的教育和引领,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我们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他们培养成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三是价值上的教育和引领,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程内容当中,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是精神上的教育引领,是要让学生学习和践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革命的精神、改革开放的精神以及我们女校的“四自”精神。当然,要有效地实施课程思政,还必须从问题入手,要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问题入手,要把讲授的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生命体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

四是课程思政中“逻辑”与“道理”问题。

课程思政最重要的是要教好学生做人的道理。现实中为什么学生很多时候有一些错误的东西,还会把它讲得理直气壮?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事情,它的因果关系是一个链条。从因果关系的链条当中,你截取不同的片段就会有不同的结果。逻辑上出了问题,逻辑起点上出了问题,后面就没有正确可言了。所以,我们的课程,特别是法学,它是一个讲究逻辑的课程。逻辑起点出现了问题,它的结论肯定有问题的。所以,学生经常犯的,或者也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逻辑上的错误。有时是不懂辩证逻辑,有时是把生活逻辑混同于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完美代替了生活逻辑的复杂,缺乏辩证逻辑的思维和多维的视角,对事物的多面性、视角的多维性认识不够,一条道跑到黑,而且在错误的道路上跑到黑。所以当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特别是学生认识有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她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她的逻辑方式是什么,这样才有可能让她接受,这个时候只有改变了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她才会认同你的道理。

五是课程思政的“术”与“道”的问题。

我们讲的道理要说服学生,必须要在这两方面下功夫:这就是方法和形式要吸引人,道理和内容要说服人。现实的问题重点在于,我们的道理有一大堆,但我们很多的时候欠缺的是方法,欠缺把这些道理让学生接受的有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必须在了解和联系学生方面下功夫。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真实全面的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正当合理的需要,同时我们要引导和创造学生的需求。我们要把党和国家的要求转化成学生的自觉需求。我们在工作的具体方法上,在提倡中引导,在教育中灌输是我们老师的长项,但如何在互动中渗透,在撬动中嵌入,在否定当中纠正,这个做的就比较差,这是我们要改进的重点。另外,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地达到育人的目的,我认为我们在这几个方面还是需要改进的:一是如何对每个学生送去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二是如何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去助力她的快速成长;三是如何发挥朋辈之间的相互促进的教育作用;四是如何在教育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其自身价值;五是我们教师如何开展平等地以尊重为前提的教育;六是我们如何能够进行给学生解决专门性问题。总之,不管是课程思政也好,还是思政课程也好,我们都必须把育人贯穿在全部的过程当中。我们所有的教书活动都有育人的任务,所有的课程都有思政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育人目标存在于学校所有的管理、教学、科研、服务之中,学校所有人的所有活动都必须围绕着立德树人这样的根本任务来展开。这就是我对课程思政问题的一个很粗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