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前沿紧密对接,11月3日至7日实践周期间,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组织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二年级全体学生赴杭州,开展了以“数智领航,育见未来”为主题的产业认识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以数智化与产业化双核驱动,积极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教学场景延伸至产业一线,着力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综合育人路径,充分体现了学院“以研促学、以产助教、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宗旨。
在为期五天的实践中,学生探访了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多个知名服装品牌。在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直观体验从智能研发、数字化生产到可持续材料的全产业链创新,理解科技对产业形态的重塑力量。在凌迪科技的专题讲座中,近距离观摩学习数字孪生、柔性3D设计与虚拟时装等技术的实际开发流程,理解其在产品开发、线上展示与可持续生产中的战略价值。双年展中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沉浸式装置与交互作品,激发学生思考科技如何成为表达美、传播文化的新语言。


在伊芙丽、片断集、麦檬、诗凡黎等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企业调研中,学生系统梳理了从产品策划、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终端运营的全流程逻辑。品牌设计师与市场负责人围绕现场提问展开的分享,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内涵、生态环保理念与社会公益意识融入设计思维。在四季青服装面料市场,学生通过收集当季流行面料样本、观察色彩与材质走向、结合终端消费行为进行交叉分析,建立起从原料端到用户端的立体认知体系,培养以数据驱动设计决策的市场意识与职业能力。


此次实践整合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与代表性品牌,构建多层次的移动课堂体系。通过沉浸式参访、专题研讨、任务导向调研等多元形式,学生在专业层面提升了产业洞察力、跨学科整合能力与设计执行力,在价值观层面强化了对创新精神、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认同,为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实践全程组织有序,学生展现出良好的人才潜能与团队风貌,提升了我校在行业内的关注度与影响力。实践还进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渠道,为学生实习实践与高质量就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通道,实现了育人目标与产业融合的双向赋能。
部分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刘奕凡——此次实践不仅让我直观掌握了数字化服装产业的核心技能,更让我明白创新从不是空想,而是立足实践的持续打磨。凌迪人深耕细分领域的专注、以技术解决产业痛点的责任,让我褪去了对行业的懵懂,坚定了“跨界学习、扎根实践”的方向。
唐毅彤——走出艺术与科技双年展时,我手里的相机里存了不少作品细节,心里也多了份笃定:实践从不是“走过场”,是用眼睛观察、用脑子思考、把外界的灵感变成自己的认知沉淀。杭州之行,让我摸到了“实践”的温度——它不是书本里的概念,是看得见、悟得到,最终能放进自己成长里的真实底气。
颜乐安吉——此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代服装设计已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而是科技与美学的深度融合。只有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将数据洞察与创意设计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既引领潮流又传承价值的作品。
乐优悠——感谢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它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真实时尚世界的大门。方寸之间的“片断集”,让我窥见了从一根纱线到一件成衣所承载的完整脉络。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在专业学习还是创作中,这段经历都将提醒我:始终要去寻找和珍视那些真正拥有“内核”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