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权益保障动态资讯 (2025年9月)

发布日期:2025-10-24点击:发布人:法学院(中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研究院)


一、法规政策

1.山西修订实施办法,强化妇女权益保障

922日至24日,山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的《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进一步强化对女性弱势群体、女职工、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以及婚姻家庭权益、妇女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保障。例如,《实施办法》规定,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制定平台进入退出、订单分配、抽成比例、工作时间、奖励与违约责任等直接涉及女性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时,应当考虑女性劳动者的生理特点,保障女性劳动者的特殊权益,充分听取女职工组织和女性劳动者的意见建议。

(中国妇女报,2025101日)

2.新修订《天津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121日起施行

924日,天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天津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此次修订聚焦妇女权益保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多个方面作出系统规定包括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工作职责人员聚集和流动的公共场所应当建立性骚扰预防和干预机制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制止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完善了哺乳假相关规定等。

(新华网,2025928日)

3.《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获通过,2026年元旦起施行

925日上午,湖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其中的亮点包括支持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兴领域建立妇女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中妇女应占30%以上娱乐场所经营者、房屋出租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可能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密切接触女性未成年人的单位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当向有关单位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相关违法犯罪记录等。

(中国妇女公众号,2025925日)

二、实务动态

1.《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发布

9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白皮书主要内容。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理念,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我国在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介绍中国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积极贡献。白皮书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2.7万字。其中,正文五章:一、全面开拓中国妇女事业发展之路;二、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作为国家行动;三、妇女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四、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五、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新华社,2025919日)

2.全球数字赋能妇女发展交流合作中心女校联盟数字赋能工作委员会正式启动

95日,全国妇联全球数字赋能妇女发展交流合作中心女校联盟数字赋能工作在中华女子学院正式启动。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12所盟校30余名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本次启动仪式是开展全球数字赋能妇女发展交流合作中心工作的务实举措,标志着数字赋能妇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章冬梅指出,启动女校联盟数字赋能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通过数字赋能推动科技创新和妇女事业发展等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推动女性高等教育和数字时代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中华女子学院公众号,2025911日)

3.全球数字赋能妇女发展交流合作中心十省市妇联数字赋能工作站启动

927日,在杭州举办的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字贸易与妇女发展”科企面对面交流活动上,“全球数字赋能妇女发展交流合作中心”十省市妇联数字赋能工作站正式启动。十省市妇联数字赋能工作站是数字赋能中心为落实“数领智慧——妇联系统数字能力跃升行动”精心筹备打造的重要举措。首批选定北京、内蒙古、上海、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等十个省市妇联,建设数字赋能工作站,旨在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性与引领性的数字赋能妇联工作典型,示范带动全国各级妇联组织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与妇联工作全面融合,构建数字技术长效推广机制,实现妇联工作质量与效能的全方位提升。

(中华女子学院公众号,2025930日)

三、研究成果

1.陈龙赵磊盛禾:《隐匿的她:女外卖骑手是否遭受算法性别歧视?》,载《妇女研究论丛》2025年第5期。

【摘要】算法性别歧视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从两方面证实女骑手正遭受算法性别歧视:一是女骑手在骑手总体中占比较低,这意味着输入算法的数据主要来自带有男性气质的男骑手;二是多数女骑手已婚已育,这意味着她们会因家庭劳动影响工作,进而在反映工作表现的数据上不如男骑手。本文对国内某头部外卖平台公司的全国专项调查数据分析后发现,尽管男女骑手在每日跑单量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实际差距较小。一方面,“男性气质的算法歧视”和“去家庭化的算法歧视”的影响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出于经济因素考虑,女骑手加大了劳动投入,从而增加了跑单量。由此,本文对关于算法性别歧视的既有论断作出了修正。

2.马丹:《制度承认、身份承认与社会承认:卡姐与卡嫂的权益保障——以公益项目“货运路·巾帼行”为例》,载《妇女研究论丛》2025年第5期。

【摘要】卡姐与卡嫂作为中国公路货运业的女性新就业群体,面临着一般困境、职业困境与独属于女性的性别困境。本文以公益项目“货运路·巾帼行”为例,以承认理论的社会学化为理论线索,探讨了女性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货运路·巾帼行”项目给予了卡姐与卡嫂全方位、多种类与多层次的承认,表现为作为基础的制度承认、作为内容的身份承认与作为目标的社会承认。基于此,社会学范畴之多元化的承认不再是一蹴而就的单一线性范式,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展现出承认概念的多元性、过程性与动态性,不同承认面向盘根错节、交替进行、缺一不可。

3.徐婧:《农村妇女公益诉讼的内在逻辑、制度核心与优化路径》,载《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5期。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明确农村妇女公益诉讼以“确认成员身份”时侵害妇女合法权益为判断基准,同时强调了“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诉的利益公共性,将男女平等的“软法”倡导上升为公益诉讼的“硬法”威慑。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公权力行使监督权,其作为一种带有治理属性的司法手段,实体层面以行政“纠偏”为主要选择,程序层面呈现了显著的非诉化特征。面对实践中的困境,应当坚持农村地区男女平等与生产效率的协调统一,进一步细化农村妇女公益诉讼的启动标准,在保持司法谦抑性的同时充分保障农村妇女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注重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公益诉讼的司法溢出效益,通过司法实践生成制度性规则、催化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

4.班林涛:《当代农村女性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研究》,载《西部学刊》2025年第17期。

【摘要】农村女性就业平等权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保障其法律权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农村女性就业平等权的法律基础为切入点,分析了宪法、劳动法及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其提供的法律依据,并探讨了农村女性在就业机会、薪资待遇、职业发展及维权渠道等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女性因性别与户籍双重歧视,就业机会受限,薪资待遇悬殊,职业发展受阻,且维权渠道不畅。为此,提出细化法律条款、强化执法监督、优化司法程序及促进政策协同等建议,旨在为农村女性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推动性别平等和农村经济发展。

5.钟嘉瑶:《职场性骚扰言辞的司法检视与规则再塑》,载《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5年第5期。

【摘要】基于文化和制度背景,言辞类职场性骚扰的中国规范呈现一种保护自然人尊严和人格权的逻辑,两性皆被纳入保护范畴。然而保护尊严的逻辑忽视了女性为言辞性骚扰主要受害者的事实,回避了女性受传统社会道德伦理和职场结构性不平等双重约束的现实,进而影响了司法救济效果。鉴于此,有必要从职场性骚扰言辞规范的社会基础进行法社会学视角的追问,揭示人格尊严逻辑下的规范适用困境,从而确信纳入实质平等价值的必要性平等价值嵌入职场性骚扰言辞的规范体系,作用于具体认定要件优化,并为雇主防治义务提供正当性基础。平等价值更强调从性别歧视角度关注女性在职场上的不平等地位,从而拓宽职场性骚扰的内涵,涵盖与性别有关的内容,在具体认定时综合考察行为发生的背景。对于雇主责任的认定,平等价值则作用于雇主过错判定,行为背景和组织文化背景可作为动态考察因素。

6.杨金东、高艺洛:《社会工作介入彝族农村妇女反家庭暴力的社会文化实践》,载《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55期。

【摘要】家庭暴力的发生有着特定的土壤。M县彝族农村妇女对家庭暴力的隐忍与习得性无助,与传统文化形塑下的性别权力失衡、“身价钱”对女性价值的浅化以及不良酒文化的诱发相关。社会工作在反家暴实践干预中首先要提高一线社工对性别和族群文化的敏感度,尊重受暴妇女的地位、角色和文化处境,秉持最小伤害等原则全力保护受暴者,同时重视对施暴者心理病态外化与性别惯性思维的自律教育。M县彝族“姐妹团”是受暴妇女寻求精神慰藉、摆脱人身囚困的有效出口,以“姐妹团”为基础开展妇女赋权小组活动,有助于唤醒受暴妇女的婚姻主体意识,改变其对暴力的认知局限,动摇婚姻等级制度和生育“男孩偏好”机制。可通过构建“德古+社工”反家暴协同机制,实行“家支积分制”,编导具有反对家庭暴力、倡导男女平等元素的彝族“打歌”“大帮腔”等,鼓励彝族村民互相监督,营造彝族反家暴文化环境。

7.蔡一平:《近五年来妇女与健康领域的进展与挑战》,载《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5年第5期。

【摘要】2020年至今的5年中,中国在加速实现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纲领》中的“妇女与健康”的战略目标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主要包括:妇女健康保障继续稳步提高,尤其是通过顶层设计加强制度机制保障,提高服务体系建设,在实现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保障母婴安全、妇女“两癌”等重特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妇女健康领域仍面临着人口结构变化、生育政策调整、城乡差距、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剧的社会老龄化等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来审视妇女健康议题和寻求应对措施,进一步优化妇女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健康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加强对女性心理健康、慢性病防控和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女性对生育健康服务的多样化需求的关注。本文评估了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相关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对策和建议。

四、科研课题

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申请人

学校名称

西北民族地区妇女婚姻权益之民法典保障调查研究

一般项目

卢文捷

新疆政法学院

女性劳动供给、生育选择与生育友好秩序建设研究

一般项目

鲁婧颉

济南大学

人工智能对新就业形态女性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影响研究

一般项目

樨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城市职业女性生育动机的演变机制及生育支持政策研究

一般项目

 

陕西师范大学

社会性别视角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研究

一般项目

任义科

山西师范大学

人口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国生育支持法律激励机制研究

青年项目

郭庆敏

西南石油大学

女性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及对策研究

青年项目

 

中华女子学院

职业生命周期视角下女性的生育决策及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青年项目

杨一纯

中央民族大学

协同治理视角下生育支持政策驱动女性高质量就业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青年项目

 

西安财经大学

数字平台生态促进女性灵活就业的机制与治理研究

青年项目

彭嘉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五、会议论坛

1.联合国举行纪念北京世妇会30周年高级别会议

922日,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妇会30周年高级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主题为“加快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实现性别平等和妇女赋能”。与会代表赞赏中国妇女事业取得的显著进展,期盼即将在北京举办的全球妇女峰会,表示要加大努力,加强合作,积极应对挑战,持续推动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高级别代表出席会议并在全体会议上发言。

(新华社,2025922日)

2.“北京+30:人口大变局时代的性别平等”国际研讨会召开

830日至31日,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携手中央民族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在北京共同举办“北京+30:人口大变局时代的性别平等”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围绕多项重要议题展开研讨,包括全球与中国性别平等进展,性别平等与低生育率、婚姻、生育、养育,照料经济与妇女发展,以及数智时代的性别平等等。

联合国人口基金公众号,202598

3.中华女子学院成功承办2025年中德可持续发展会议

95日,由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共同主办,中华女子学院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承办的2025年中德可持续发展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是落实20236月在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与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签署的关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的举措。会议以“平等机会,平等发展——女性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为主题,汇聚中德及多国政府官员、学界专家、企业人士和国际组织代表,共同探讨促进性别平等、推动女性经济赋权的合作路径。

(中华女子学院公众号,2025911日)

4.中华女子学院成功举办“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研讨会

927日,由中华女子学院主办,社会工作学院、中国社会学会社区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学会妇女/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妇女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该研讨会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台,也为政策制定与社会实践贡献了新的智慧与启示。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术合作,推动性别研究与妇女事业不断发展,为实现全面平等与共同进步的社会贡献力量。

(中华女子学院公众号,202510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