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通知

    发布日期:2025-10-15点击:发布人:法学院(中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研究院)


     

    尊敬的会员:

    由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中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研究院)承办的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拟定于11月8日至9日在北京市召开。鉴于您的专业造诣和成就,诚邀您参加本次会议。现将此次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新时代家事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具体议题

    1.《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适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公司法》《信托法》等法律的修订(或制定)对家事法的影响

    3.数字化、人工智能对家事法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

    4.老龄化社会、促进民营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背景下家事法的新问题及其应对

    5.涉外家事法律问题及其应对

    6.家事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二、会议时间、地点、会议形式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8日全天,9日上午

              2025年11月7日晚8点召开常务理事会

    会议地点: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26号)

    会议形式:线下会议

     

    三、报到时间、地点及住宿地点

    1.报到时间:2025年11月7日下午

    2.报到地点: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一楼大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26号)

    3.住宿地点: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前台电话:010-59278888)

     

    四、会议报名

    1.请于2025年10月15日前扫码填写会议回执

     

     

    2.本次会议收取会议费900元/人。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餐费由承办 方负担。

     

    五、会议论文的提交

    欢迎各位会员根据会议主题踊跃提交参会论文,并于2025年10月1日之前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提交,写明“姓名+论文题目+2025年年会论文”,以便收入会议论文集。凡超过规定期限提交的论文,不再被收入论文集。论文格式规范附后。

     

    六、会务及论文提交联系方式

    会务邮箱:hyfnh2025@163.com

    联系电话:010-84659488

    联系人:

      (老师)  微信号:xj13611033446

    张圣泽(老师)  微信号:sz18801373313

     

    七、交通指南

    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

    首都机场出港后步行至地铁2号航站楼站(地铁口—2号停车场),乘坐首都机场线(北新桥方向),到三元桥站下车(全程约18分钟,25元),从地铁F口步行16分钟至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

    2.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

    大兴机场出港后步行至地铁大兴机场站(B大兴机场口),乘坐地铁大兴机场线(草桥方向),到草桥站下车,再从草桥站换乘地铁10号线外环(角门西方向),到农业展览馆下车(全程约1小时,40元),再乘坐出租车到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全程约10分钟,约15元)。

    3.北京南站(高铁站)—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

    高铁下车后步行至地铁北京南站(B2东口),乘坐地铁14号线(善各庄方向),至枣营站下车(全程约30分钟,5元),从地铁D口出来步行至枣营公交站,乘坐682路(阜安西路方向)公交车至五里沟站下车(全程约10分钟,2元),再步行3分钟至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

    4.北京站—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

    北京站出站后,步行至地铁北京站(B东北口),乘坐地铁2号线外环(建国门方向),至东直门站下车(全程约9分钟,3元),再乘坐出租车至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全程约12分钟,约18元)。

    5.北京西站—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

    出站后,步行至地铁北京西站(2东南口),乘坐地铁7号线(环球度假区方向),至双井站下车,再从双井站换乘地铁10号线外环(国贸方向),至三元桥站下车(全程约45分钟,5元),从地铁F口步行16分钟至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中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研究院)

                                        2025年9月12

     

     


    附件:会议论文格式规范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论文格式规范

    为方便论文编辑排版,论文应当符合以下规范与要求:

    一、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字(小二号黑体)。

    二、论文题目下为作者署名(小三号楷体),并在署名右上角加脚注,页下脚注内容写明作者的基本情况。论文作者署名下,用括号内标明: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五号楷体)。

    三、论文正文前有5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五号宋体)。格式:[内容摘要]、[关键词]。

    四、正文采用宋体五号

    五、文中一级标题采用小四黑体,其他下级标题字号与字体同正文。

    六、论文一律采用在当页加脚注;序号顶格,以注码①、②、……表示,每页重新编码,从①开始。注码应当置于句后的标点之后。

    七、注释体例

     1.中文注释

    中文文献的标注次序为: 作(编) 者姓名、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互联网资料应注明作者、文献名、首次发表时间, 提供的网址应完整。

    1专著

    吴冷西《十年论战: 1956—1966 中苏关系回忆录》(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 第36页。

     [德]罗伯特•霍恩等:《德国民商法导论》,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3页。

    2编著

    张蕴岭、周小兵主编《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第15~17页。

    [美国] 威廉·沃尔福思:《单极世界中的美国战略》,载[美国]约翰·伊肯伯尔主编:《美国无敌: 均势的未来》,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9~117页。

    3期刊杂志论文

    张蕴岭推动构建和谐亚太地区的意义,载《当代亚太》2007年第1期,第3页。

    吴承明论二元经济,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98页。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 载台湾《传记文学》1976 年第28卷第1期, 第50~78 页。

    4报纸论文

    王如君中国发展有利于世界, 载《人民日报》2008年1月18日。

    5通讯社消息

    和平、繁荣与民主,美新署华盛顿1994年2月24日英文电。

    6会议论文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载《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内部印刷2000年6月5日~16日, 第2页。

    7学位论文

    孙学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20年:1979—1999,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1月,第39页。

    8文献

    泰国选委会公布大选计票结果, 新华网, 2007年12月24日。http:// news. xinhuanet.com,访问日期:2008年5月10日。

    9转引文献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第88~89页, 转引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 一个历史的考察》,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第183 页。

    2、英文注释

    基本规范同于中文注释。此外, 作(编) 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 即名在前, 姓在后;作者为两人,之间用and连接,两人以上的注明第一作者,其后用斜体标注et al.;编者后加ed.,两人以上的加eds.;论文和文章用引号标注,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冒号相隔,期刊名称和书名使用斜体标注;页码的单页标p.,多页标注pp.

    1专著

    Kenneth N.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cGraw - H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79, p.81.

    Hans J. 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A.Knopf Inc., 1985, pp.382-392.

    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Little Brown Company,1977, pp.45-46.

    Ole R. Holsti,“The ‘Operational Code’ as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belief systems”, final report to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77, grant No. SCO 75-14368.

    2编著

    David Baldwin,ed.,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The Contemporary Debat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p.106.

    Klause Knorr and James N.Rosenau,eds.,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9,pp.225-227.

    3译著

    Homer, The Odyssey, trans. Robert Fagles,Viking,1996,p.22.

    4论文

    Robert Levaold ,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 Westview Press,1991,p.27.

    Stephen Van Evera,“Primed for Peace: Europe after the Cold War”, I 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5,No.3,1990/1991,p.23.

        Nayan Chanda ,“Fear of Dragon”, Far Eastern Economics Review , April 13,1995,pp.24-28.

    5报纸

    Rick Atkinson and Gary Lee ,“Soviet Army Coming apart at the Seams”, Washington Post,November 18,1990.

    6政府出版物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 Directorate of Intelligence , Handbook of Economic Statistics,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8,p.74.

    “Memorandum f rom the President’s Special Assistant ( Rostow) to President Johnson”, November 30 , 1966 , FRUS , 1964268 , Vol. II , Vietnam 1966,document No.319.

    7会议论文

    Albina Tretyakava ,“Fuel and Energy in the CIS”, paper delivered to Ecology ’90 conference , sponsored by the America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 Airlie House , Virginia , April 19222 , 1990.

    8学位论文

    Steven Flank,Reconst ructing Rockets:The Politics of Developing Military Technologies in Brazil,Indian and Israel,Ph.D.dissertation, MIT, 1993.

    9互联网文献

    Astrid Forland ,“Norway’s Nuclear Odyssey”,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Vol.4,Winter 1997. http://cns.miis.edu/npr/forland.htm.

    10转引文献

    F.G.Bailey,ed.,Gifts and Poisons:The Politics of Reputation,Basil Blackwell,1971,p.4,quote from Paul Ian Midford,Making the Best of a Bad Reputation:Japanese and Russian Grand Strategies in East Asia, Dissertation,UMI,No.9998195,2001,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