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3·18讲话五周年 】打造“四访三送一宣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发布日期:2024-03-25点击:发布人:

[编者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行方向。五年来,中华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和状态,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超前深化整体建设,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在教学成效、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省市教学比赛、成果评奖、学科建设、学术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打造思政“金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系列教学展示活动。第一辑展示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

(一)建设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全覆盖体验式实践模式。从2010年起,课程组制定了全覆盖体验式教学模式,以红色革命文化、乡村振兴等内容为主题,带领全体学生到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燕京啤酒厂以及韩村河等地进行实践活动,在真实场景增长才干。

1.jpg

第二阶段: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模式。2013年起,联合学校各院系,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打造多主体共同参与、多渠道共同作用的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

第三阶段:“四访三送一宣讲——巾帼大思政课”的实践模式。2019年起,实践课全面升级,将丰富独特的女性资源纳入课程,从空间维度、载体维度、主体维度、评价维度等方面创新课程。在空间上从北京扩展到全国,范围更广;教学内容从课堂内容扩展到妇女儿童事业热点问题;在实践方式上更加有特色,打造 “四访三送一宣讲”的实践模式。

“四访”为“访杰出女性,打造巾帼大思政课”、“访最美家庭,打造家庭会客厅里的思政课”、“乡居访亲,打造田间地头的思政课”、“访博物馆,打造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三送”为“送研学营,助力儿童成长”、“送文艺下乡,促进乡风民风”,“送知识,促妇女发展”;“一宣讲”为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等重要论述。具有女子高校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得以形成。

(二)课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实践活动如何与思政课衔接、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需求结合,形成对课堂有益的补充。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负责、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与选题策划和指导,保证实践活动与思政课理论教学的衔接。课程组每年围绕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大局,确立一个教学主题和多个实践专题,确保实践主题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重大需求相结合。

(2)真正解决思政课的痛点难点,即学生参与难、教学组织难、效果反馈难等共性问题。通过实践形成课堂教学引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反哺课堂教学的态势,使课程有效服务女子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

(三)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围绕家庭家教家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巾帼力量等方面,课程组:

(1)走访内蒙古自治区美岱桥村,打造“家庭会客厅”实践基地,制作女性访谈视频12部;为当地制作5期纪实视频、1部宣传片、3集专题纪录片。

(2)走访北京杰出女性,制作出“新征程•她力量”专辑1个。

(3)走访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讲述新时代妇女儿童成就,制作微视频五集;走进敕勒川博物馆、二七纪念馆讲述革命故事,分别制作微视频2集和4集,上线北京市高校思政课高精尖中心平台。

11.jpg

(4)走访北京密云金叵罗村,了解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制作微视频4集,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特等奖。

同时编写《社会实践手册》《社会实践成果集》,提供优秀案例研读。被邀请多次在全国思政课社会实践研讨会做主旨发言。

14.png

(四)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情况

课程受到学生热烈欢迎,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系列成果上线北京市高校思政课高精尖中心平台。被多种主流媒体报道累计38次,其中北京电视台1次,央视频5次,央视影音1次,央视网1次,《光明日报》6次、学习强国3次、《人民日报》1次、中国妇女报6次、人民网1次、全国妇联女性之声1次,中国大学生在线2次,中国社会科学网3次,《北京日报》1次,丰台融媒1次,《内蒙古日报》1次,北京市教委工作简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