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强调 “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中华女子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注重增强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强调“每门课程都负有思政使命与责任”,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建设、课程立项研究、典型示范引领、实践教学探索,引导教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功能,使学生在各类课程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了“人人课中讲思政,门门课中有思政”的教学新格局。
本期,一起分享计算机系张柳霞老师的《微积分》课程思政案例,张老师结合我国古代历史人物,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微积分作为大学阶段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由于数学课程本身的科目特点,一说起数学课,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难、枯燥、抽象,在老师们看来,数学课内容繁多,理论性太强,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把规定的教学内容讲完,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对必要的知识点进行充分讲解,同时做好课程思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言传身教,从日常行为影响学生
要求学生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课,那么老师就要首先做到认真备课,提前进教室;要求学生认真做作业,有错要改;老师就要时刻严格检查自己课件和考试题目是否规范严谨;要求学生要勤奋,老师就要随时答疑解惑,不可懈怠……教师对待教学和课堂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就是教师行为示范的作用。
二、因势利导,正向引导 提高民族自豪感
在微积分学开讲第一课通常我们会讲简明数学发展史。在古代数学史中,会讲到战国时期《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古代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创立的“割圆术”: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逼近圆的面积。这些富有极限思想的例子,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用事实说明我国古代的许多数学成就都领先于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而讲到英年早逝的天才的二位数学家阿贝尔和伽罗瓦 ,除了讲他们对数学巨大的开创性贡献之外,还会通过他们的生平,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讲授空间解析几何的空间曲面时,引入广州塔“小蛮腰”,该建筑是单叶双曲面;而对于抛物双曲面,不管我们常吃的薯片是抛物双曲面,广东星海音乐厅的屋顶,也是抛物双曲面,造型美观,施工方便。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学大有用武之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大国工匠精神。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在讲到函数极值和函数做图时,看到曲线也会提示学生人生譬如曲线,在波峰,波谷都是暂时的,要胜不骄败不馁,从容面对生活的波折和困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 “房价拐点”到了,很多人误认为拐点到了,房价就会下降。而事实上,微积分中我们讲的“拐点”这个概念,是指函数在点的某邻域内连续,若是曲线凹区间与凸区间的分界点,则称为曲线的拐点。比如下图中,两点均为拐点,并不是上涨和下降的分界点。
总之,课程思政的内容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为了思政而思政,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耽误了教学时间。一定要找对契合点,因势利导,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坚持教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课程思政在课堂上传播正能量。